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国人保交“新高”答卷 公司管理层详解背后原因

2025-08-29 14:3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中国人保日前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多项指标达到“历史同期新高”。在8月28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管理层详解背后原因,同时,针对财险业务如何“反内卷”、如何看待当前股价以及公司的投资策略等话题进行解答。

    多项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

    根据中国人保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该公司业绩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多项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例如,总投资收益41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全集团合并净利润35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5.3%,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

    同时,上半年,中国人保旗下的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人保旗下的人保健康保费收入再创历史同期新高,首次迈上400亿元台阶。

    在良好业绩的支撑下,上半年,中国人保相关的股票股价延续涨势,再创新高。其中,A股的中国人保创近6年来最高价,H股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创上市13年来最高价,H股的中国财险创上市22年来最高价。

    中国人保总裁赵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人保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复杂发展环境中,遵循发展规律,把握发展主动,呈现稳中有进、向好向优的发展态势:一是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当好排头兵,在“十四五”期间保险责任金额复合增长率超过20%;二是在模式创新中当好引领者,在业内率先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商业模式,同时开创海外新能源车险定价模型与管理模式;三是在转型发展中争做领跑者,积极推进人身险价值转型;四是在资产管理中保持高水平,上半年集团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保持5.1%的较高水平。

    积极顺应“反内卷”的行业趋势

    上半年,中国人保旗下的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5.3%,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这背后,既有上半年大灾损失较少的原因,也是公司持续提质增效的体现。

    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上半年,公司累计受大灾损失净额25.1亿元,同比下降38.3%,大灾合计影响综合赔付率1个百分点。大灾和重大事故是保险事故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在定价、承保、再保等经营管理中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降低大灾和重大事故对业绩带来的波动。

    谈及各行各业的“反内卷”现象,以及财险业提质增效的具体路径,于泽表示,对于财险行业而言,各行各业“反内卷”,有助于创造更加稳定的财险业务定价依据和保源增长,为财险行业市场秩序规范理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财险行业自身“反内卷”将有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内涵式发展,引导各市场主体将资源投放的重点向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的方向转变,集中精力研发保险技术、提升服务能力。

    “站在公司角度,我们将积极顺应‘反内卷’的行业趋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支持行业竞争向理性规范的方向转变,积极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可持续、高质量的经营业绩。”于泽表示。

    三因素助推股价创新高

    近年来,中国人保相关的股价持续上涨。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势延续,屡创新高。对此,赵鹏表示,股价上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公司角度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险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对于保险业未来发展空间的积极预期,为公司股价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保险业发展行稳致远。近年来,监管机构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全面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资本市场对于行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高度认可,为公司股价上涨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价值创造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中国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承保利润稳定增长;人身险新业务价值快速提高,资本实力不断夯实;投资板块积极应对利率下行挑战,投资业绩有力提升。资本市场对公司业绩趋势的充分肯定,为股价上涨提供了关键支撑。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巩固提高市值管理的三种能力,用能力增长推动估值空间提升。”赵鹏表示,一是稳健增长能力,二是市场沟通能力,三是股东回报能力。

    谈及公司的投资思路,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表示,公司高度重视长期股票投资工作,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目前,中国人保旗下的人保资产已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基金投资将以A股为主。同时,中国人保加大资金入市力度,稳步提升A股投资资产规模和占比。截至6月末,中国人保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了26.1%,在总投资资产占比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下一步中国人保将持续丰富权益投资模式,加强对优质标的研究储备,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长期经营业绩稳健、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投资标的,适时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才智伟表示。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