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琦
8月22日晚间,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钢股份”)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12亿元,同比下降18.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547.29万元。
新钢股份表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受产销量同比下降、钢铁需求整体仍然较弱,钢价同比下跌影响所致。
积极推动降本增效
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下游需求端持续疲软,而行业供给仍维持相对高位,钢材价格呈现震荡态势,行业整体盈利修复速度缓慢,仍处于受上下游挤压状态。
面对这一情形,新钢股份主动调减产量规模,规避市场跌价风险。上半年,公司聚焦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将公司“三极新钢”发展理念中的“规模极致”优化为“效率极致”,例如第二季度开始集约高效生产,通过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等指标,各生产工序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通过深化降本增效攻关,开展对标找差、“双回归、两公开”等高效举措,公司取得了成效实现了扭亏为盈。
钢铁生产高度依赖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原燃料,钢铁行业在产业链中整体议价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上下两头经营压力的传导和利润挤压。同时,焦煤、焦炭供应受安全、环保政策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面临持续的成本控制压力。
因此,新钢股份严格执行“双回归、两公开”,公开招标比例持续提升,通过竞争机制实现采购降本,消化成本压力。同时开展铁前专项降本攻关,公司锚定铁水成本开展专项攻关,设定了与宝钢股份四大基地生铁成本对标的具体目标,通过优化配煤配矿、提高烧结矿利用价等措施攻克铁水成本痛点。
“此外,公司充分利用供应链协同整合,借助中国宝武全球采购平台优势,优化采购节奏,坚持低库存策略,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新钢股份相关负责人称。
向高端化发展
钢铁行业低价微利,行业内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新赛道已经全面开启。
“钢铁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相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要,尤其在当前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行业形势下。”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装备的升级,也是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化。”
为了将技术创新植入产业创新,新钢股份积极推动产品由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聚焦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耐腐蚀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多项国内首发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
今年上半年,新钢股份继续走高端化路线,公司成立产销研专项攻关团队,高端品种材销量全面提升。其中,热卷高端品种增幅97.6%,优钢、硅钢增幅超20%,中厚板增幅18.4%,优棒品种率增至70%。
在装备水平方面,公司通过多轮大型技术改造,持续推动工艺装备升级换代,实现了设备大型化、智能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全面提升,工艺流程结构显著优化,现已形成年产1000万吨粗钢的规模优势。
展望未来,新钢股份已确立“精品硅钢和高品质厚板全球双一流示范企业”的战略定位,拟全部退出低端贸易业务,集中资源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技术壁垒。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