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琦
8月21日,江西国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集团”)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面对全国民爆产业内卷加剧的不利局面,公司经营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细化工作举措、狠抓经营调度,整合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生产经营保持了平稳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3亿元。
民爆一体化稳步提升
国泰集团主营业务为民用爆破器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爆破服务一体化,是全国产品种类最齐全的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在不断扩大民爆器材生产和销售规模的同时,还积极为矿山、基建项目等提供爆破一体化服务。
作为江西省唯一民爆生产企业,国泰集团深耕民爆行业多年,目前拥有工业炸药生产许可17.4万吨,其中现场混装许可产能占比达到30%。今年上半年,公司大力开拓市场,拓展爆破服务一体化业务,推动民爆技术创新和经营质量提升,不断加大销售攻坚力度,民爆产业发展持续稳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工业包装炸药5.53万吨,营业收入3.32亿元;销售电子雷管1123.68万发,营业收入1.43亿元;爆破一体化服务收入2.1亿元。
同时,公司大力拓展泛民爆业务,新产品研发有序推进,为业务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例如,报告期内公司年产3000万发电子引火药头自动生产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已经完成试生产安全条件考核,年产5万发助推器自动装配生产线技术及装置研制项目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民爆一体化产业利润总额逆势同比增长7%,其中包装炸药销量同比增长2.29%,产销总值排名列全国第七。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拓展与区域布局成效显著,公司电子雷管产品基本形成全国销售布局;爆破业务依托资质优势,加快向矿产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突破,形成了区域市场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是因为资质顺利升级、爆破服务能力增强。”国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两翼”产业顺利推进
军工新材料和轨交自动化及信息化是国泰集团“一体两翼”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军工新材料是推动军工制造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军工新材料正经历从传统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的革命性转变,为军工装备更新换代提供了重要支撑。
瞄准军工新材料的广阔前景,国泰集团旗下多个子公司同时发力。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江西澳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科新材”)研究出了多个类别、多种性能的军用钨基新型毁伤材料,完成了AK59产品的状态鉴定,在研及已批量生产的项目,多为国家军工装备系列。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澳科新材实现合同订单总额3087万元,同比增长129%。
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新余国泰特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于固定翼无人靶机的发射,使其迅速飞离发射器并加速达到预定飞行速度。该产品具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推力大、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等特点。其发射技术和产品已经系列化,市场需求量巨大,报告期内新余国泰小型固体火箭助推器业务客户增至20余家,新增订单1100余发。
此外,国泰集团全资子公司江西三石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废水增建系统试运行稳定,完成环保竣工验收,实现4条生产线贯通,提炼出高纯氢氧化铌实验品,进一步助推高纯钽铌氧化产品达产达标。
“高纯度铌是制造核聚变装置中超导磁体线圈的核心材料,例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使用的铌钛(Nb-Ti)和铌三锡(NbSn)合金。这些材料需满足极低温环境下的超导性能要求,确保等离子体的磁约束稳定性。铌超导腔是粒子加速器和大科学装置的关键部件,未来可能延伸至核聚变的射频加热系统。”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表示。
在轨交自动化及信息化板块,国泰集团控股子公司北京太格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轨道交通供电产业外业务拓展取得进展,开拓了机务、电建项目,新增合同订单总额7986万元,经营效益较上年触底回升。
展望未来,国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民爆业务仍是公司经济发展的支柱,其经营成果是公司整体业绩的主要来源。公司一方面将通过继续优化产品产能布局,紧抓民爆行业并购机会,增加民爆物品生产许可,同时保持公司产能释放率,促使公司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依托公司含能材料项目,不断提升公司军工新材料产业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经营利润,缩小与民爆一体化产业发展差距,实现公司产业发展新动能。”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