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邬霁霞 见习记者 王楠
7月23日,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电力”)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拟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5%股权,以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
此次联合出资方还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投资金额约114.92亿元。该笔投资已获得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具备交割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和统筹单位。公司以磁约束托卡马克技术为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和商用堆“三步走”战略,力争最终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化应用。
公告显示,聚变公司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拥有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引领地位,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浙能电力参股聚变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平台分会副会长高泽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形式,其燃料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几乎不产生碳排放。一旦实现商业化,将成为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关键途径,具有重大市场潜力。近年来全球对可控核聚变的投入持续加大,带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市场对其商业化前景的预期逐步增强。各国政策支持也在同步推进,为企业和资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风险缓冲。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尽管核聚变仍处于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初期阶段,但作为清洁且近乎无限的能源,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进入。在化石能源趋紧、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的背景下,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结构的关键一环。
事实上,浙能电力也在探索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多元化转型。2024年年报显示,在巩固火电业务基础上,公司推动六横二期、镇联电迁建等重点机组投产,嘉兴四期、台二二期、滨海四期等项目稳步推进,完成14个节能降碳“三改联动”项目。公司布局新型电力系统,“火电+储能”联合AGC调频项目入选浙江省2024年储能计划,首座虚拟电厂已投运,聚合165个可调资源,规模104.6兆瓦,显著提升源网荷储协同调节能力。
在核能板块,浙能电力已参股浙江金七门核电站,并通过参股中国核电、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等项目,持续深化核电业务布局。2024年11月,公司还联合中国核电增资中核汇能有限公司,助力其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优势业务。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表示,浙能电力此番出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双碳”背景下的前瞻布局。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公司若不提前介入下一代能源技术,未来或被“去碳时代”边缘化。此次参与核聚变能源项目,既是技术协同,也是能力嫁接,与中核集团等共同构建“国家级创新共同体”,有望在未来技术突破时抢占先机。某种程度上,浙能电力押注的不是聚变本身,而是未来能源主导权的入场券。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