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林艳
5月15日,合成生物概念火热,多只概念股盘中走高。据同花顺数据,截至收盘,共100只概念股上涨,其中多家公司涨停: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cm涨停,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只概念股20cm涨停。

消息面上,近日多地发布利好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生物制造加快发展,打造全球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5月12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6月13日。
中共青岛市委科技委员会在4月份印发了《青岛市合成生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突破关键技术不少于30项,形成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成果不少于5项,新增生物制造领域各级创新平台不少于5个,打造标志性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0项,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瞪羚、专精特新、科技领军企业总计突破30家,新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团队不少于2个。
“作为前沿科技领域之一,合成生物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通过政策扶持,可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发展,同时也为解决环境、资源等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据华安证券研报,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基于工程化的设计理念,结合生物学、化学、医学、农学、工程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等交叉学科技术,旨在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其本质是让细胞为人类工作生产想要的物质。
我国合成生物产业链逐步完善,上游企业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积极追赶,中游平台建设加快,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生物医药、日化美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据华泰证券研报,考虑到规模生产难度、监管准入门槛、下游市场需求、产品开发周期等因素,美妆成为合成生物重要的变现抓手。合成生物有望赋能美妆品牌孵化创新差异化原料,在metoo/mebetter基础上向firstinclass进军。
“当前,我国合成生物行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研发、生产和设备投入成本高;复合领域专业人才短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不完善,安全性评价、审批程序、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模糊地带。”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