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光启技术以超材料技术为核心驱动未来十年发展

2025-04-10 00:4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雯珊

    4月8日,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启技术”)在广东顺德举办2025年至2035年战略发布会,正式披露其以超材料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十年发展规划。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正从千亿元级向万亿元级规模跃迁,技术迭代速度已突破传统路径依赖。超材料的‘功能结构一体化’特性,是解决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复杂功能设计的唯一技术路径。公司将持续深耕超材料行业,积极把握新一代航空航天万亿元级赛道机遇。”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悉,为实现超材料功能结构产品的量产,突破了纳米级微结构精密制造、多材料体系共固化、混杂材料胶接、超材料射频电子集成、超材料蜂窝高精密加工等系列材料及工艺技术,光启技术形成14.97万份、38.28亿字的制造工艺文件,实现了功能结构全流程制造技术覆盖。此外,公司设计定制了4641套超材料专用设备,构建了复杂功能结构全流程生产能力,并基于产品需求,设计定制了8646套特种专用工装,以实现复杂功能结构大批量生产交付。

    刘若鹏表示:“光启技术目前已实现较为全面的超材料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布局。”在上游特种功能材料布局方面,公司已开发161款特种功能材料,涵盖功能预浸料、电磁吸波蜂窝、特种高性能树脂、电磁胶膜、特种功能涂料、电磁吸波材料等功能结构所需的主材和辅材,实现功能结构核心材料全覆盖。

    光启技术在中游重点布局了超材料产品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涵盖蜂窝、射频组件等核心部件,由顺德、株洲、天津的子公司承担具体研发制造工作。在下游方面,光启技术聚焦于超材料终端成品及服务,包括复杂功能结构产品、无人机及服务等,由深圳、乐山的子公司负责。同时,公司还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配套体系,涵盖特种工装、设备和检验检测等环节,依托深圳、天津子公司以及1204家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此外,光启技术建立了超材料研发制造的超级平台,包括728.8亩产业基地、55.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16台定制专用设备、8646套特种专用工装、161款自研定制材料、7.74亿字的设计技术文档数据库、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11.72万张设计图纸、1331.08万行设计源代码、54.5万个仿真模型、7979.93万条目标特性曲线大数据库、219.58万幅各类实测成像图,超材料产品融合几十类功能、数千项性能指标,实现全面达标,产品技术应用覆盖了所有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

    刘若鹏表示,因超材料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及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光启技术的供应链已经实现全面国产化,并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存在依赖进口的风险。

    目前,光启技术通过“南中北”三级联动,分别建有顺德709基地、株洲905基地、天津906基地,再利用成渝延伸建有乐山106基地,形成了较为全面与完善的产业布局。即便如此,当下光启技术还是面临产能紧张的问题。

    刘若鹏透露,公司正在积极扩建新的产业基地,以提高生产能力和满足市场需求,并通过引入海量机器人和AI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在产能安排上,将优先满足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快速上量的需求。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