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可乐双雄”一季度营收均实现增长“无糖”产品赛道成两家企业必争之地

2023-04-26 19:1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李静

    近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碳酸饮料巨头相继发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其业绩可圈可点。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两家企业营收均实现增长。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人群的流动、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使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入高速发展、高速扩容的阶段,进一步助推其业绩的增长。

    两大巨头营收合计超288亿美元

    4月25日,可口可乐公司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司一季度营收109.80亿美元,同比增长5%。作为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业绩表现同样不俗。4月26日,据百事可乐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显示,公司一季度净营收178.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据《证券日报》记者计算,2023年一季度,两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88.26亿美元。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与消费场景回归有很大关系,一季度消费市场强劲复苏,餐饮、商超等产业得到快速修复,进一步催化相关企业业绩的提升。

    从两家公司的财报看出,可口可乐的“吸金能力”较强。一季度可口可乐实现净利润为3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相对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吸金能力”较弱。数据显示,百事可乐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9.44亿美元,同比下滑54.51%。

    “百事可乐旗下还有很多非可乐业务,所以总体营收高于可口可乐,也拉低了整体收益率。”长期从事消费领域的广科咨询分析师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吸金”能力的差异在于两者的经营模式不同。“可口可乐一直是横向发展,专注饮料事业,而百事可乐公司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还涉足餐饮与休闲食品业务,这使得百事公司的营收高于可口可乐,但是从供应链角度、库存管理角度而言,要比可口可乐难,同时百事可乐投入的大量的营销、人员等费用,无疑拉低了净利润水平。”朱丹蓬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今年的业绩走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均上调了业绩指引。可口可乐预计2023年全年有机营收增速为7%-8%区间。百事可乐预计,2023年有机营收将增长8%。

    “无糖”产品赛道成两家企业必争之地

    目前,国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不断升级,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已是大势所趋,无糖、低糖食品饮料更受消费者青睐。而作为饮料界的两大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无糖碳酸饮料领域又展开了一系列竞争。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百事无糖生可乐”。据百事方面介绍说,百事无糖生可乐将“生”的概念引入碳酸市场,也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生爽体验。

    可口可乐方面也称,公司旗下另一重要品牌【芬达】在一季度发布了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全新视觉,并将于今年升级全线有糖及无糖系列产品包装。

    无糖化、低糖化渐成全球健康饮食新标准,无糖饮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增至199.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615.6亿元。

    张毅表示,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普及,控糖趋势愈发显现,未来,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英敏特报告也同样显示,预计2022-2027年碳酸饮料的零售销售额将以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考虑到减糖趋势,无糖产品将成为碳酸饮料的新增长点。”英敏特指出,在减糖趋势下,品牌应积极主动地将重点转向无糖产品。

    不过,随着入局无糖饮料的品牌越来越多,无糖碳酸饮料也趋于同质化,未来,企业如何从众多无糖产品中脱颖而出,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命题。

(编辑 袁元)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