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门店被指人去楼空 或因品牌老化内耗严重?

2023-03-20 20:56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贺俊 见习记者 李静

    账户被冻结、拖欠供应商货款、拖欠员工薪酬、依赖股东贷款维持运营的知名烘焙连锁品牌克莉丝汀被曝已经人去楼空。据媒体报道,3月18日,在克莉丝汀上海总部,目前仅剩一位保安留守。

    《证券日报》记者拨打了全国多地克莉丝汀门店的电话,但电话提示音称:“您拨打的号码,目前暂停使用。”

    “克莉丝汀‘倒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老化,公司内耗远多于运营创新。”业内人士表示。

    “烘焙第一股”跌落神坛

    资料显示,克莉丝汀是烘焙产品连锁经营商,自1993年起生产及销售烘焙产品,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烘焙企业之一,于2012年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被称为“烘焙第一股”。

    克莉丝汀股价最高触及过1.7港元/股,市值最高时超过20亿港元。截至3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只有0.067港元/股,市值仅剩约8000万港元,与最高点相比,跌幅高达96%。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克莉丝汀总部第一次被曝“人去楼空”。早在2022年7月20日,克莉丝汀就已出现多家门店关闭,总部大门也紧闭的情况。7月21日,克莉丝汀紧急在官网发布《告知书》称,“已着手工厂复工的各项准备,所有门店将于8月1日对外营业”。

    然而恢复营业后不到半年,克莉丝汀再次出现关门歇业的情况。据克莉丝汀3月10日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称,集团现金流紧张并且遭遇经营困难,在支付店铺租金、供货商货款、员工薪酬方面出现延误,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额约为5700万元。由于拖欠货款,若干供货商已展开法律程序,冻结了集团的银行账户,被冻结金额约350万元至400万元。由于银行账户被冻结,目前依赖股东贷款维持营运。

    克莉丝汀表示,上述情况对集团营运造成不利影响。集团自2022年12月起已暂时关闭旗下所有零售门店。目前,克莉丝汀正积极谋求业务多元化,计划通过合适的融资方式(如出售资产及股本融资)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并于2023年上半年恢复营业。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克莉丝汀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更多的原因是克莉丝汀品牌形象老化,产品创新不足、内部管理冗余,公司内耗远大于创新。

    高层内讧多年

    2012年,克莉丝汀登陆港交所后,一时风头无两,克莉丝汀迅速扩张,颠峰时期在上海拥有543家门店,全国有1000多家门店。

    但由于盲目扩张,上市第二年便由盈转亏。财报显示,2013年克莉丝汀亏损3742万元。2014年,克莉丝汀陷入“关店潮”,一年闭店100家,亏损金额也随之拉大。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亏损金额分别为:1.51亿元、1.48亿元、1.21亿元、1.29亿元、2.32亿元、2.07亿元、1.1亿元,以及1.7亿元。

    2022年上半年,克莉丝汀实现营收4651万元,同比减少71.26%;亏损增加6.62%至7251.4万元。克莉丝汀表示,报告期内收入减少主要是上半年疫情影响,同时实施关闭亏损店铺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下降;尽管集团尝试改变传统营销模式,但新的合作仍在洽商阶段,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市场,尚未真正带来收入增加。

    业绩连年亏损,克莉丝汀也陷入了高层内讧的局面。

    2017年,公司创始人、时任CEO的罗田安被三位股东联合提案罢免了董事职位,同时,罗田安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公司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各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018年11月份,罗田安卸任公司CEO,朱永宁接任。2019年,罗田安启动罢免董事行动,试图重新掌权,但因获得55.4026%的反对票,罗田安重回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计划就此搁浅。2020年5月26日,罗田安实名举报朱永宁非法交易并向港交所递交举报信,但依然没有夺回克莉丝汀的掌控权。

    2022年12月,克莉丝汀7名现任及前任董事还受到香港联合交易所的谴责、批评。彼时,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向克莉丝汀7名现任及前任董事发布纪律行动声明。向公司前主席兼执行董事罗田安、前独立非执行董事朱念琳作出损害投资者权益声明;谴责前非执行董事卓启明、前独立非执行董事苏莞文;批评该公司非执行董事洪敦清、前独立非执行董事罗伟德及前独立非执行董事高海明。

    除上述向罗田安及朱念琳所作的声明外,联交所亦公开谴责他们。联交所认为,若罗田安或朱念琳任何一人仍留任为该公司董事会(董事会)的董事,均会损害投资者的权益。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绩是投资者重视的唯一考核标准。即使是创始人如果缺少更好的股东回报,要么是被动离开、要么是主动私有化,所以当私有化条件不具备时,董事会也只能选择换人、特别是创始人股份数量不具实际控制力时。”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编辑 袁元)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