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天宜上佳发布半年报:“第二增长曲线”发力 碳基复材业务实现营收2.6亿元

2022-08-12 21:4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向炎涛

    8月12日晚间,天宜上佳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87.39万元,同比增加8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227.79万元,同比增加28.14%。

    从各项业务营收构成来看,继2021年实现1.42亿元营收后,天宜上佳着力培育的碳基复合材料业务板块在上半年又取得了更为长足的发展,当期斩获营业收入2.6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也快速攀升至65.64%,相关业务毛利率也在上半年稳定在56.68%。

    碳基复材“新秀”市场拓展速度迅猛

    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变异病毒传播更加隐匿、速度更加迅速、持续时间更长,对国内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逆势之下,天宜上佳近年来着力基于碳基复合材料业务构筑的“第二增长曲线”悄然发力。2021年四季度以来,天宜上佳碳基复合材料业务即开始为公司贡献业绩。

    在天宜上佳重点布局的光伏碳碳热场材料方面,上半年,为响应硅片大尺寸、高纯度的行业发展趋势,天宜上佳配备了超大规格沉积设备,同时对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进行自动化及装备升级,公司产能提升、产品纯度高。

    值得一提的是,天宜上佳还在本次半年报中特别披露了下游客户情况。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向包括高景太阳能、晶科能源、晶澳能源、包头美科等11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式供货,另有5家光伏硅片企业正在试验验证中。

    “客户认证进展顺利,并积极向下游其他光伏硅片厂商送样。凭借较低能源成本、预制体自制、大尺寸设备优势,公司光伏热场产品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在浙商证券看来,光伏碳碳热场材料业务已构成了天宜上佳2021-2023年的业绩主增长点。

    而同属于碳基复合材料业务的碳陶复合材料业务则被浙商证券视作天宜上佳2024-2025年业绩的主增长点。“碳陶制动盘顺应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市场空间有望从2021年4.9亿元上升至2025年58亿元。”

    天宜上佳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碳陶制动盘成功开发近净成型全新结构预制体并设计完成无人智能针刺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制动盘制动表面纤维裸露和氧化烧蚀等致命缺陷。

    碳陶复合材料业务领域公司客户拓展同样顺利。

    目前,天宜上佳已与两家汽车厂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材料核心部件的研制开发工作,共同推进碳陶制动盘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公司还与五家汽车厂商签订了保密/合作协议,依据客户拟配备碳陶制动盘车型的技术输入进行正向设计开发。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完成四家汽车厂商样件交付,并积极推进后续合作,推动产业化进程。

    推进规模化、智能化战略布局

    “相比国内部分厂商小规格、手工产线布局碳基复合材料业务,天宜上佳更讲求规模化和产业化。”对于天宜上佳在碳基复合材料业务取得的快速进展,有业内人士总结认为。

    此前,天宜上佳20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和预制体一期产线就已在江油产业园落地,60万碳陶制动盘生产线也已启动。

    就在今年,天宜上佳还推出了超23亿元定增计划。其中,15.39亿元募集资金将投向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设项目,预计项目建设完成后,相关产品产能即可直接攀升至15万套/年。

    除此以外,本次定增募集资金中,预计还将有4.03亿元投资于碳碳材料制品预制体自动化智能编织产线建设项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布局升级,公司碳纤维预制体生产效率有望提高3倍。

    “这也是天宜上佳的另一项竞争优势,也就是智能化、数字化。”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此次半年报中天宜上佳也表示,公司注重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产品稳定性、一致性,实现产品可追溯,持续降本增效。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已建有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全自动连续固化炉。此外,制动盘预制体无人智能针刺线、增密制动盘全自动高温连续渗硅炉、碳陶制动盘智能机械加工及装配生产线也正在设计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业务外,天宜上佳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等业务领域的布局成果也开始显现。数据显示,上述两项业务2022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5371万元,占总营收的13.33%。

    “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通过规模化、智能化、数字化,致力将公司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天宜上佳在半年报对自身的发展战略作出了清晰表述。

(编辑 李波)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