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高峰
瑞联新材11月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电子化学品板块开展新业务,对锂电池电解液的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进行产能布局,投资建设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动化生产项目。
上海戊戌资产合伙人、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博士丁炳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趋势向好的背景下,瑞联新材布局锂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进入新能源相关业务,有助于增厚其业绩。
瑞联新材也表示,新业务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电子化学品板块的业务体量,促进公司产品结构多元化,完善产业布局,提高盈利能力。
根据公告,该项目由全资子公司陕西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预计总投资金额不超过1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生产VC产品1500吨/年、FEC产品500吨/年。项目资金来源将全部为公司超募资金。
瑞联新材表示,该项目将大幅提升公司电子化学品板块的业务体量,加速公司电子化学品业务的发展。根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可快速实现收入,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均可接受,投资回收期比较短。
在丁炳中看来,在技术方面,瑞联新材本身就拥有电子化学相关技术储备,相信其在进军锂电池电解液材料领域应该没有太高的难度。
目前瑞联新材的业务主要包括显示材料、医药CDMO、电子化学品三大板块,各个板块均基于公司优势的小分子有机合成技术为基础开展。瑞联新材称,新业务的开展同样以小分子有机合成技术为基础,且关于该新业务公司前期已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加上公司中试放大和质
对于此次投资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瑞联新材表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因素促使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同时带动锂电池等上游产业链的发展,国内企业争先在此布局,为紧跟市场动向,把握市场先机,公司加紧在市场需求较大的锂电池添加剂领域进行布局。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度高涨。”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当中提及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将加速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王铁山称。
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大幅提升。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12.6%,相比2020年的5.8%,渗透率提升明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比较长的的时期内,都将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上游产业链比如动力电池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王铁山称。
瑞联新材称,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带动上游动力电池、电解液及电解液添加剂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围绕新能源进行积极布局是公司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公司战略方向。
(编辑 崔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