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兰雪庆
3月30日,双星新材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称,公司去年实现营收5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5.33%。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2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29亿元。
谈及报告期内业绩增长的原因,双星新材表示,主要受益于公司全年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产能利用率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优化客户结构,扩大国内销售的同时增加了外贸与电商销售力度。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上市以来,双星新材通过产能扩张和高功能聚酯膜技术研发,将业务拓展至光学材料、节能窗膜材料、可变信息材料、热缩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五大板块。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复合膜片月产量超百万片的企业,公司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膜产能约40万吨,全国第一,是国内最早一批完成直熔法产能投产的行业龙头。
从产品营收构成看,2020年,公司光学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6.06亿元,占比增至31.73%,毛利率达到23.44%;新能源材料实现销售收入7.07亿元,占比增至13.97%,毛利率达到24.24%;可变信息材料毛利率超过40%;新材料的五大板块实现效益占比超过60%。
报告期内,在整个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公司各个生产线均能保持高速稳定运行,去年整个行业的平均开工率为78%,而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1.8%,产品良率超过了95%,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使得公司的毛利率大幅提升。
在产能建设方面,双星新材表示:“公司二亿平方米光学膜暨五十万吨高功能膜项目将于今年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后公司的光学膜及高功能膜产能将大幅提升。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产线升级改造、扩大产能、板块统筹布局,不断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能力,以及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保持公司在五大板块的行业领跑地位。同时,通过全方位产业布局,打造双星长三角百万吨新材料产业基地。”
谈及双星新材的未来发展空间,安信证券研究员李水云表示,光学膜等特种功能膜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迎来快速增长,公司光学膜、光伏背板基膜、信息材料等五大板块全球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新产能投放将加速公司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客户拓展方面,双星新材的扩散膜、增亮膜、微透膜、光学复合膜等主要客户包含三星、BOE、TCL等,公司与华为多款产品开发认证,开始对接代工厂。光伏背板基膜主要客户包苏州赛伍等,相关客户均处在扩产或国产化替代阶段。
据双星新材介绍,随着终端产品尺寸的大型化以及手机和平板电脑需求持续增长,光学膜应用产品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预计国内不同用途的光学薄膜年需求量在50亿平方米以上,公司未来各类光学膜产量将占国内市场的20%以上。
而在光伏背板基膜领域,随着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在市场因素的驱动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将攀升至660GW,2050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9170GW,分别约为2019年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的6倍和22倍,光伏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有业内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光伏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实施,以及光伏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发电商业化水平将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将继续扩大。而双星新材的光伏背板基膜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成本和规模优势,随着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攀升,其未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光伏产业发展规模看,双星的光学膜片、光伏背板基膜等产品的未来需求和市场空间都较大。”其认为,当前国内BOPET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全球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双星新材仍需在高端领域持续发力,才能进一步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