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金田铜业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2.31% 铜铁合金研发水平世界领先

2020-08-19 18:46  来源:证券日报网 吴奕萱 邬霁霞

    本报记者 吴奕萱 见习记者 邬霁霞

    8月18日,金田铜业发布上市后首份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76.25亿元,同比增加4.64%,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达到57.94万吨,同比增长15.67%,创历史新高。

    金田铜业总裁楼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震荡。对此,公司积极落实战略发展规划,各项重大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业绩稳定,在市场拓展、研发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助力我国铜加工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铜加工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铜材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1816万吨,同比增长1.96%,约占全球产量的65%,净出口量达到2.13万吨。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快报统计,今年1月份-6月份,在遭受疫情的情况下,我国铜材产量依然保持了正增长,达900多万吨。

    相关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铜加工装备水平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铜镍硅、铜铬锆、铜铁合金、铜钛、铜基复合材料等的研发及产业化近年来取得明显进步,其中铜铁合金的研发已达世界领先。”

    该业内人士称:“虽然近年来我国铜加工产业发展快速,但同时也还面临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有些领域依然存在短板等问题。当前铜加工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进一步整合空间较大。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铜加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预计龙头集中趋势将愈发明显。”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铜板带制造企业近百家,产量共计187万吨,前8家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8.8%。

    金田铜业作为国内铜加工行业龙头,同时,公司不断扩大和强化产学研用平台,长期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机构开展研究合作,并与韩国LG空调、公牛集团等标杆企业开展联合产品研发,推进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铜铁合金研发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上半年,金田铜业持续推进IPD创新研发管理体系落地,并在内部发布《IPD研发项目管理规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规范研发管理流程。同时,公司与中南大学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铜铁合金研发及应用,助力我国铜加工产业发展。

    持续铜合金材料产品升级创新

    金田铜业34年来立足铜材加工领域,不断提升产能规模及产品应用领域,持续进行铜合金材料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生产规模较大、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龙头企业。

    楼城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创新服务模式,先后成立5G、新能源汽车和特高压等产业链的客户开发专项项目组,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服务竞争力,在5G、新能源汽车、特高压等产业取得较好的销售增长。”

    2020年1-6月份,金田铜业应用于5G领域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84%;应用于特高压领域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60%;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9%;应用于大数据中心领域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4%。

    楼城介绍:“今年来,公司开展了高耐蚀高能效铜管JT105产品开发;电子接插件用无铅环保铜棒JT206、JT506产品得到客户认可;电极材料用大卷重无焊点铜铬锆线材量产进入市场;新型电磁铸造技术、铜合金短流程挤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新材料开发和产品性能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据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田铜业申请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获得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编辑 沈明)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