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深耕高端医疗设备研制盈利模式有待市场检验 贝斯达欲从国际巨头垄断中突围

2019-04-03 06:4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上交所已受理的科创板申报名单中,深圳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贝斯达”)主营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研发制造。在通用医疗、飞利浦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垄断的领域内,贝斯达的实力与成色究竟如何?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以一名“客户”的身份,对公司进行了实地探访。

    切入市场先后分明

    在初创企业扎堆的深圳龙岗天安数码城产业园区里,贝斯达是为数不多的已成立接近20年的公司。

    来到贝斯达研发制造中心的展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各类大型医用设备。“公司最核心的技术在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贝斯达的核磁共振设备分为永磁型和超导型两类,其中永磁型设备的单套售价大约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而高端的超导型设备售价则可以达到上千万元。其中永磁型的设备以中小型医院和医疗机构为主,而超导型的设备近年来正在被越来越多大型客户所接受。

    “比起进口设备,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设备整体性价比更高。”贝斯达工作人员介绍,在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领域,以GPS(通用医疗、飞利浦、西门子)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一直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由于技术和专利壁垒较高,公司是国内少数可以全自主完成研发生产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公司,其中“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于2017年12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贝斯达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2017年销量国产品牌市场排名第二位,市场保有量排名国产品牌第二位,其中公司永磁型磁共振成像设备销量在市场全部品牌中排名第一位。

    “在前沿的科研领域和品牌溢价方面,GPS等国际巨头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在医学临床实用方面,公司的自研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性能不相上下。而在贴近国人使用习惯和设备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国产产品甚至更有优势。”对于公司产品当前的市场表现,现场工作人员坦言,当前公司客户以民营医院、乡镇医院等中小型医疗机构为主,并逐渐进入大型医疗机构的采购名单。

    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路径,贝斯达在科创板招股书申报稿中表示,受我国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技术发展历程、行业格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使用习惯的影响,公司选择了一条“从民营医院切入市场,不断向公立医院渗透”、“从基层医院切入市场,不断向高等级医院渗透”的发展道路。

    深耕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国内资本市场,贝斯达并不是新面孔。早在2015年,贝斯达就曾经在新三板挂牌。2016年3月,贝斯达在深圳证监局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2018年7月,贝斯达在新三板终止挂牌。贝斯达在新三板摘牌前,对应总市值28.57亿元。

    贝斯达为何会选择在国际巨头环伺的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领域深耕?

    在贝斯达研发中心,记者发现了一台外形颇为“简陋”的电磁线圈设备。旁边的标识牌显示,这是中国第一代电磁型400高斯磁共振成像仪的磁体。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第一代磁共振成像仪于1990年问世,标志着发达国家在磁共振成像领域的技术垄断被彻底打破。而公司当前的核心技术团队便参与了第一代磁共振成像仪的研发。

    记者在贝斯达招股书申报稿中发现,工作人员口中的核心技术团队指的是陈文波、罗斌斌、张少斌等人。公开资料显示,上述核心技术人员曾参与了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代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型磁共振设备研发,是我国最早从事核磁共振研发的技术团队之一。

    从核心技术人员当前的持股比例来看,陈文波和罗斌斌同时出现在公司前十名自然人股东之列,两人的持股比例均为1.04%。

    从研发投入和专利持有情况来看,贝斯达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达到了2090万元、2558万元和4477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87%、6.16%和9.5%。公司目前拥有50项专利,50项非专利专有技术,37项主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多项软件产品,拥有28项有效的CFDA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其中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注册证书9项,位居全行业前列。

    应收账款余额保持高位

    虽然贝斯达在技术积累和行业前景方面都可圈可点,但公司相对特殊的盈利模式依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过去几年的经营过程中,贝斯达的应收账款余额一直保持高位。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由于单个销售合同总价较高,而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为数众多的民营医疗机构以及经销商,依行业惯例多选择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因此,报告期内公司应收款项随着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而逐步增加。

    “目前,由于公司客户结构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在市场上推广产品,公司出货订单多以分期付款为主。”贝斯达相关人士介绍,作为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追赶者,在国产替代趋势中,分期付款的模式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公司灵活应对市场的举措,未来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和议价能力的提升,这一现象有望改观。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