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发行 公募基金详解债市变局

2024-05-22 20:0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吴珊 见习记者 彭衍菘

    近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上市发行,债市迎来了新供给,同时市场信心和预期也得以提振,为债市的整体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于公募机构而言,这一举措意味着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更优质的资产配置选择以及更为稳定的市场预期。

    就超长期国债ETF布局,《证券日报》记者连线多家公募机构了解到,目前已有数只ETF及联接基金的产品材料提交申报,部分产品已正式进入受理阶段。

    显著增加资产供给

    此前一段时间,债市被业内认为陷入“资产荒”,也就是说,市场上能够满足一定信用条件和收益水平的债券资产供给不足,导致投资方的选择空间缩小,难以满足资管机构的配置需求。与此同时,债基规模不断“溢满”,多只债基纷纷开启“大额限购”,甚至“闭门谢客”。

    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上市发行,将作为高信用、低风险、流通性强的增量资产投入债市。平安基金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平滑债务偿付压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国债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地方政府债券,从而降低政府整体举债成本。”

    回溯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上加大了金融债的配置,较上一季度增加3.87%至7.18万亿元,国债则相比减少15.66%下滑至4672亿元。

    业内认为,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二季度对于国债的配置将有所提升。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显著增加了资产供给,从而改善此前“资产荒”的局面,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募布局国债ETF及联接基金

    5月22日,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均在盘中两度触发临时停牌。

    多家公募机构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已经关注到近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上市发行,具体配置情况需关注后续披露的公告。

    从超长期国债ETF的申报情况来看,公募机构正在积极布局。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南方基金近日提交的关于南方上证超长期国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申报材料正在等待受理;平安基金旗下平安中证5—10年期国债活跃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申报材料已经获受理,还有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鹏扬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的30年期国债ETF(或联接基金)获受理。

    在多家机构的深入评估中,超长期国债ETF及其联接基金作为显著展现工具化属性的金融产品,被普遍认为是投资者实现高效且安全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

    从信用等级的角度看,超长期国债ETF及其联接基金的一个显著共性在于其顶级的信用评级。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完全由国债构成,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超长久期国债与沪深300等大盘宽基指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配置此类产品,有效降低组合的整体波动率,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对于超长期国债ETF及联接基金的特点,鹏扬基金表示,首先,这些基金拥有较长的久期,使得其价格弹性更大,在债券市场的上涨阶段,投资者更易于获取显著的收益。其次,这些基金提供的高票息特性,对追求长期配置的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再者,产品的流动性优良,为投资者提供了在场内便捷参与国债投资的机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支持日内T+0交易,极大地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投资体验。

    公募预判债市机会

    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发行,债市未来的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平安基金表示,特别国债均属于长期债券,且目前看当下发行节奏整体相对平缓。从消息公布当天债券市场的表现来看,相对平稳的节奏略超市场预期,反而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小幅转暖。

    鹏扬基金则从市场反应角度进行分析。其认为,市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目前来看发行节奏较为均匀,后续货币政策也有望在发行供给高峰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开放特别国债在柜台债市场发行也有望为居民部门提供国债配置的渠道,高流动性安全资产的供需有望进一步平衡。另一方面,特别国债的资金运用随着项目的储备和到位也有望加快,保持财政支出在二季度往后均匀发力,提振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令利率走势更加反映长期经济基本面。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表示,当前债市整体情绪仍然偏强,中期宏观风险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将维持低位震荡。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债券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偏高,传统的久期、杠杆、信用下沉等策略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债券资产的风险虽可控,但预期收益率不高。

    展望后市,平安基金认为,特别国债发行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将趋于相对平稳,而未来专项债发行进度仍需持续紧密跟踪。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