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构建和完善钙钛矿光伏产业链

2025-03-05 09:3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 王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能源技术革命依旧是热门话题。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其关注重点仍聚焦于钙钛矿光伏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王刚说:“我们正站在光伏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起点,钙钛矿叠层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恰是这场革命的核心。”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山东省建设的10MW钙钛矿光伏电站项目正稳步运行,其运行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晶硅组件,该钙钛矿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有所提升,且在阴雨天气依然可实现稳定的功率输出。在王刚看来,这就是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先进性所在。

    “目前钙钛矿叠层组件转换效率已突破26%,而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达33%,远超晶硅电池理论极限(29.4%),并且整个生产链条较晶硅要短,通常可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全部生产工序。”王刚如是说。

    不仅如此,从原材料成本角度看,钙钛矿组件原材料成本为晶硅的50%左右,GW级产线量产成本可进一步降低30%以上。

    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王刚带领下的金晶集团同样在快速转型。金晶集团以玻璃、纯碱及其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经营为主业。近年来,金晶集团加速布局光伏玻璃领域,2022年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了第一片国产TCO导电膜玻璃,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已超过90%,并实现了从设备制造到产品设计、量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攻克了大尺寸镀膜均匀性、高导电性高迁移率、高透光率与低电阻值难以兼得等技术瓶颈,解决了中国钙钛矿光伏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公司最新量产的TCO玻璃各种性能指标已可比肩国际行业巨头。

    王刚说:“2023年,我们的第三条TCO玻璃生产线投产,年产能突破4500万平方米,使我国钙钛矿核心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95%以上,并成功配套国内外钙钛矿光伏头部企业。”同时,钙钛矿光伏全产业链的自主突围也正在其他各个关键节点上演,正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技术护城河。

    王刚认为,钙钛矿电池的柔性化、弱光发电特性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等领域,这为迫切需要进行能源结构转型的区域,譬如山东省,提供了新能源换道超车的机遇。

    对于行业设计的钙钛矿光伏产业链发展路径,即2027年建成GW级量产体系,2030年实现10%市场渗透率,王刚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国家专项规划+特色产业集群+绿色金融工具”的三维支撑体系非常重要。

    在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方面,王刚认为,要实现区域协同,支持有资源禀赋的地区建设差异化产业集群。如,江苏可聚焦GW级量产,山东可强化关键基础材料技术研发及拉长产业链优势,内蒙古通辽市可发挥天然碱资源优势,宁夏石嘴山市可发挥砂岩优势,做强TCO导电膜光伏玻璃产业链,为钙钛矿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做好核心原材料准备。

(编辑 屈珂薇 姜楠)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