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杨文龙:建议加快互联网医疗、医药平台与当地医保系统互联互通

2021-03-12 16:16  来源:证券日报网 赵学毅 曹琦

    本报两会报道组 赵学毅 曹琦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议分类立法,夯实中医药、西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药三种医疗体系并存并协调发展的法律基础。分类布局,打造“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分类培养,重点培育一支中西医结合医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中药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中药生产企业品质管理及流通环节的储存监管,加大对中药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行为的惩处力度。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应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期间全程参与,实现了中西医联合会诊、协同救治,为防疫、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医药能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带到老百姓身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记者:“互联网+医药”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必定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之大趋势。那么“互联网+医药”究竟是什么含义呢?医药行业为什么必须拥抱“互联网”?

    杨文龙:“互联网+医药”新模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医疗、医药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是一种从原先群众反复跑医院转变为“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医药服务新业态。如今“互联网+医药”将在服务百姓健康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院逐步形成分工合作、融合发展的局面,慢病、小病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用手机问诊购药,坐等送药上门,看病体验得到优化,看病效率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医药行业拥抱“互联网”,还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医院有限的诊疗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记者:我国的医疗系统仍有两大顽疾,一是“以药养医”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分级诊疗推进难。“互联网+医药”在其中可以发挥哪些关键作用?

    杨文龙:“互联网+医药”模式下,原先需要反复跑医院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转移到互联网医院复诊购药,为实体医院释放更多的医疗资源,有助于实体医院聚焦重病、急病诊疗,加快分级诊疗的推进。

    在医疗、医药、医保互联互通之后,需长期服用各类慢病用药、新特药、靶向药的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医保支付购药。不仅可以减少实体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象,也将促进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围绕药品销售展开自由竞争,为购药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记者:对于“互联网+医疗”而言,最大的难点之一还是在于处方流转,这也是中国医改中“医药分开”的难点。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杨文龙:处方外流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处方从实体医院“流出去”,其二是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线下药店将外流的处方“接进来”。解决“流出去”的问题,建议加快电子处方共享平台的建设,将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院、医保定点药店统一接入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电子处方流转和医疗、医保、医药信息信息实时共享、互联互通。解决“接进来”的问题,则需要把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范围,加快互联网医疗、医药平台与当地医保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医保在线支付,让患者凭借实体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在互联网医院或医药电商平台使用医保支付购药,减轻患者自费购药的经济压力。

    记者:叮当快药在“互联网+医药”方面已布局多年,近年来的增长情况如何?公司在探索“互联网+医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文龙:近年来,叮当快药的“在线问诊”和药品“网订店送”已经累计服务了数千万用户,在许多城市赢得了很好的口碑。2020年疫情出现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互联网+医药”服务,大批用户涌入线上,叮当快药平台日均购药订单实现7至8倍的增长,在线问诊的用户量也突破数十倍增长。

    目前,叮当快药在深圳地区已经做到自身系统与医保系统接通,实现了患者“线上复诊、医保在线支付、送药到家”一站式健康便民服务,接下来会逐步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这种创新服务模式。

    建议加快推进医保在线支付

    完善医、药、保互联网服务闭环

    近年来,在“互联网+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医保数字化建设还需加快,医保在线支付政策落地还需加强。

    第一,全国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药店普遍未开通“在线问诊购药医保支付”功能。绝大部分医保支付还停留在“到院、到店刷卡”阶段,选择医保支付的患者只能在实体医院排队挂号问诊、刷卡取药,或在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开方,再到线下医保定点药店刷卡买药,给广大患者带来不便。

    第二,互联网医院纳入到医保定点机构仅处于试水阶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患者习惯选择在线寻医购药,但因互联网医院未纳入医保定点机构,不能医保支付,给慢病患者带来极大困扰。

    第三,医疗、医药、医保等数据信息未实现互联互通,不利于医保在线支付的推进。各地区医保信息系统、各医疗健康机构系统独立,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未打通,形成“信息孤岛”,医保在线支付缺乏数据基础。

    第四,医保数字化建设滞后,监管难度大。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医保基金存在使用主体多、链条长、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建议,国家加快互联网医疗、医药平台与当地医保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医保在线支付。普及电子医保卡,打通互联网医疗、医药平台与当地医保系统,实现就诊购药信息实时流转,推进在线问诊、医保在线支付、药品网订店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升医保服务的便利性。

    加快医保政策落地,把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范围。鼓励线上线下医疗机构融合发展,加快医保政策落地,把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范围,引导医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务好的医疗服务机构,让患者拥有更多选择权。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从实体医院分流至互联网医院,推进分级诊疗,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新服务优势。

    加快推进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服务信息“一体化”。目前,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已在试点阶段,建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医药健康服务平台接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链接各地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实现互联网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推动医保在线支付和“三医服务”数字化。

    建议强化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应用,推动医保监管创新。当前,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平台已实现医患在线实名认证及诊疗、购药行为全程留痕,可保证诊疗、购药真实性,费用支付可控性,能有效支持医保基金的合规使用及安全监管。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平台大数据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作用,实现在线诊疗、处方流转、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全程可追溯。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