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在11月3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发布的《2025中央企业品牌价值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央企业品牌价值总额已从6.4万亿元攀升至8.6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15%,显著高于中国企业品牌价值前100名企业8.48%的同比增幅,表明中央企业已经成为驱动中国品牌价值增长的“核心引擎”,其强劲动力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中注入了关键动能。


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强化价值引领打造卓著品牌”分论坛现场(杜雨萌/摄)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品牌价值是企业巨大的隐含价值和长期积累形成的重要资产,是衡量企业成长价值的综合指标。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品牌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发凸显。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强化价值引领打造卓著品牌”分论坛上明确指出,国资国企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积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创建成为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举措,也是国资国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提出,传统产业要“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方面强调,要“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方面也提到,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
谭作钧认为,这些部署安排,充分体现了品牌在“十五五”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是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中必须自觉承担、努力攻克的时代命题。国资国企品牌建设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从战略高度谋划品牌,二是必须以自主创新引领品牌,三是必须以国际化视野拓展品牌。
谭作钧强调,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赢得市场竞争的法宝已不再只是规模和价格,拥有差异化和高科技含量的品牌优势,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国有企业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原创技术研究,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的联动,创造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持续满足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稳扎稳打练好内功,让品牌获得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牢牢把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努力锻造更多国有企业“金字招牌”。
《证券日报》记者从本次论坛上获悉,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化品牌价值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应用,加强政策指导和考核激励,在当前加分奖励基础上,推动将“品牌价值”纳入更多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年度主指标,推动中央企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加快补短锻长,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加快打造成为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