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2.2%不变。按逆回购口径统计,鉴于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实现净投放500亿元。
从本周来看,周二至周五还累计将有3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11月30日还将有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不过央行在11月15日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时,其中就包含了对本次即将到期的MLF到期的续作。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11月份以来明显加大了逆回购操作力度,仅有11月1日、11月2日及11月15日的逆回购操作金额为100亿元,其余时间均为500亿元或1000亿元。尤其是下半个月,央行在11月16日至11月23日间的工作日连续开展500亿元,11月24日放量至1000亿元,并在11月25日、11月26日及11月29日连续维持该投放力度。
对于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是临近年末,包括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在内的政策债券发行规模较大。为对冲债券发行缴款对资金面带来的阶段性扰动,需要央行适度加大短期资金投放力度。这样可以适度控制政府债券发行成本,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背景下,央行适时增加逆回购投放,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下行,稳定市场预期,为四季度稳增长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临近月末,资金面整体趋紧,预计当前1000亿元逆回购投放节奏在本月内还会延续。
“央行继续加大短期流动性投放,体现了央行继续保持流动性投放的及时性和前瞻性的意愿明显。临近月末,税期和政府债券发行继续压制流动性,央行适时开展流动性投放,一方面客观上向市场及时释放流动性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可能反映了央行近年来对短期流动性的调控能力和意愿的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前瞻12月份,有多个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一是12月份将有高达9500亿元的MLF到期,这是仅次于11月份10000亿元的年内次高水平;二是11月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不及预期,12月份或仍有剩余额度待发;三是临近年末,银行考核因素会对市场资金面带来季节性收紧效应。四是12月份是年内财政支出大月,财政资金大规模投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资金压力。
在此背景下,结合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来看,央行在12月份的货币政策操作会呈现出哪些变化,尤其是否还存在降准的可能?
“总体上看,央行四季度流动性管理目标保持不变。央行将会更加注重12月份流动性调节,主要目标是避免市场利率超预期上行。”王青认为,针对年底前各类因素可能导致的流动性波动,央行可采取多种政策工具予以对冲,其中包括阶段性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加量续作MLF以及实施降准等。具体政策工具选择将取决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态势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若单纯从流动性管理角度出发,年底前阶段性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以及适度加量续作MLF,即可应对各类流动性扰动;若在兼顾流动性管理的同时,着眼释放温和稳增长信号,推动信贷、社融增速适度回升,并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年底前央行可能再次实施降准。
陶金预计,流动性政策将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思路开展。一方面,预计央行将继续保持短期流动性投放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并在月末适时加大逆回购规模;另一方面,中长期流动性则在保持MLF等总量投放的合理规模基础上,更加偏重于结构性投放。未来若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承压,则降准的可能性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