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流动性依然会处于较为平衡状态;年内降准的可能性较小,明年1月定向降准的可能性较大,预计降准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仍需不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实现信用扩张。
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当前流动性投放继续通过降准、PSL(抵押补充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1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释放了大约7500亿元流动性。11月5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035亿元,对冲到期MLF。当下流动性合理充裕,隔夜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维持在2%左右,延续9月以来下行态势。
“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今年以来,银行间拆借利率明显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流动性依然会处于较为平衡状态。”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说。
对于未来流动性走势,兴业研究高级分析师郭于玮表示,跨年和汇率走势是影响未来一个阶段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跨年、跨春节时点临近,金融机构加大了资金备付力度,3个月资金利率自10月下旬开始波动上行;另一方面,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要求流动性边际放松,但汇率走势可能制约流动性放松的力度。
在潘向东看来,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货币政策重心偏向稳增长,如果企业融资困难不能实质性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货币政策将继续着力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明年初可能降准
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央行对货币市场期限利差的关注度上升。郭于玮表示,目前货币市场7天到3个月利率曲线已相对“平坦”,但3个月到1年利率曲线偏陡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预期不稳定,且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流动性监管指标增加了商业银行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
郭于玮认为,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将着重从三方面推进:一是增加跨年资金投放力度,保障资金面平稳跨年;二是继续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期限结构;三是稳定利率预期,使市场预期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局面延续。“央行料同时将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张明表示,降准就是向市场刚性提供流动性,但市场流动性会有时多、有时少,需要靠定期公开市场操作补充。
潘向东表示,从量上看,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央行可能继续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PSL、MLF、OMO(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鉴于降准的货币宽松意义比较强烈,年内可能以再贷款、再贴现、PSL、MLF、OMO等工具为主,明年1月存在定向降准可能性,降准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当然,央行可能在年内就宣布明年初降准,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四季度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以便使金融机构自身符合定向降准条件。”潘向东说。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多位专家表示,下阶段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方面,郭于玮表示,当下货币政策传导面临三方面梗阻:一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提高了银行体系对中长期资金需求。此外,存款利率浮动面临“玻璃顶”,制约商业银行吸纳中长期资金。二是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以及债转股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形成挑战。三是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存在断档,部分过去依靠非标融资的中小型企业获取信贷资金能力不足。
在郭于玮看来,打通梗阻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继续降准并置换MLF,放松金融债发行,提高银行体系资金稳定性;二是稳妥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如进一步放松大额存单利率浮动要求,增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三是创新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适当提高商业银行利润转增资本比例,夯实金融机构资本水平。
从“三角形支撑框架”来看,潘向东表示,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将围绕“三角形政策”展开:首先,货币政策在整体稳健中性前提下,要增强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疏通传导机制,实现信用扩张;其次,货币政策整体是宏观的,而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微观问题,还要通过微观政策来解决,比如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提高民企授信业务考核权重等;再次,货币政策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支持资本市场发挥枢纽作用,改善资源配置等功能,补充银行信贷不足。
此外,张明表示,货币政策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仍在释放。当下通胀压力较为温和,如果货币政策太松,意味着过去去杠杆的一些成果以及正在稳定的金融风险可能被重新“激活”。
周小川: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或多方案并行2018-11-19 06:33
周小川:应鼓励多渠道研发数字货币2018-11-19 06:22
人民币贬值压力逐渐解除 货币政策或着力于利率体系调整2018-11-17 00:52
日前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金融部门要合理规划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2018-11-17 00:49
毕马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发力 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2018-11-15 18:56
| 15:47 | “新公司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加... |
| 15:46 | 新能源汽车路线之争:被低估的纯电... |
| 15:46 | 太空算力竞赛中国率先组网 国星宇... |
| 15:30 | 大港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增资控股... |
| 15:30 | 意华股份: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 |
| 15:30 | 星网宇达:公司截至2025年10月31日... |
| 15:30 | 新里程: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 |
| 15:29 | 深赛格: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 |
| 15:29 | 金逸影视: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 |
| 15:29 | 深赛格: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 |
| 15:29 | 华力创通:截至2025年10月10日公司... |
| 15:29 | 国缆检测: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