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储能装机激增支撑电池材料需求旺盛

2025-11-17 23:46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截至11月17日收盘,A股锂电池板块走强,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只个股涨停。

    消息面上,相关数据展现出新型储能市场持续繁荣,例如,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截至今年9月底已突破1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

    “储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池材料量价齐升

    “当前,储能产业正以强劲的需求,推动电池核心材料行业走出此前的低迷周期,成为带动电池材料量价齐升、企业加速扩产的关键驱动力。”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国内市场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储能项目加速落地、电网侧独立储能经济性逐步显现,电池出货量持续攀升。

    海外市场同样表现强劲。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2025年1月份至9月份,中国企业共签订308个海外储能订单,新增出海订单合作总规模达到214.7GWh,同比增长131.75%。

    “技术加速迭代正为储能电池行业开辟清晰的长期增长空间。”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团队相继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新型塑性SEI等创新成果,一系列创新成果持续推动储能电池综合性能升级。

    此外,储能电池核心材料价格也持续走高。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统计,自10月初以来,多数电池材料报价持续走高。截至11月17日,长江综合动力型磷酸铁锂均价报37350元/吨,储能型磷酸铁锂均价达34350元/吨,两大品类价格较前一日均上涨300元/吨。

    “本轮电池材料价格上涨并非短期市场扰动,而是储能行业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的结果。”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一方面磷酸铁锂是当前储能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带动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需求;另一方面六氟磷酸锂因前期亏损扩产谨慎,供给弹性不足,在需求拉动下价格强势反弹,供需紧平衡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政策层面持续为储能产业注入动能。今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的总体目标。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等相关举措。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国内在强制配储取消后,独立储能需求快速爆发,2025年全年有望保持30%至40%增长。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储能装机需求持续高增,核心电池材料端供给将长期维持紧平衡格局,材料价格有望进一步进入中期“稳中有升”的上行通道。

    以产品迭代满足需求

    “在储能行业需求爆发的背景下,核心电池材料头部企业在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节奏上的差异,正成为新一轮竞争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电池正极的核心活性物质,磷酸铁锂对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起关键影响作用。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出货量不断提升,新一代超高压实密度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核心溶质,其产能供给与技术储备同样备受市场关注。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表示,公司通过投资江西石磊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对六氟磷酸锂的布局,该公司现有六氟磷酸锂产能为2.4万吨/年,待2025年底技改完成后产能可达3.6万吨/年,后续看市场需求仍会有进一步的扩产计划。

    此外,电解液添加剂在电池性能优化上也至关重要。江苏瑞泰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锂盐类添加剂为主,现有合计产能超2000吨。目前公司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的部分产品已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并已形成批量出货。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池材料产业链上市企业应紧抓全球储能高增机遇,聚焦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等涨价弹性环节,优先布局满产满销、绑定头部客户的材料龙头,同时需加速新技术迭代,推进海外产能落地,持续巩固在自身行业中的地位。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