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加速补短板 弯道超车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2020-05-13 11:42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敏

    本报记者 张敏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让高端医疗器械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工银国际研究部医药行业总分析师张佳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企业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与国外企业比,差距较大,正处于追赶的阶段。这也是为何国家近几年不断推出政策,争取在医疗器械这一中国拥有众多工程师、广大市场等诸多红利的领域缩小差距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原因。”

    “工信部批准组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也是这一思路的延续。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端医疗器械的高度重视。”张佳林认为。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巨头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占据大头。“医疗器械的市场潜力很大,政府一度发文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但国内医疗器械生产的核心技术和部件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亟待补短板

    今年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在防疫过程中也凸显了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短板和弱项,比如ECOM等高端医疗装备国内企业无法生产,有创呼吸机等供给不足,部分产品性能有待提升,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医疗卫生、医疗装备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梳理医疗装备的短板、弱项,研究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装备瓶颈,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

    工银国际研究部医药行业总分析师张佳林向本报记者介绍,医疗器械行业里面有众多的细分子领域,如低值医疗耗材、高值医疗耗材、生命信息与监护、IVD(体外诊断)、影像设备等等。每个板块的特征、现状差异较大。

    “总体来看,国产企业在低端产品方面已经占据较大份额,中端和高端产品也在发力。在耗材方面,如心脏支架,国产产品占比已经超过80%。而起搏器,仍为外资占比大部分市场份额。骨科耗材国内品牌也占据半壁江山。”张佳林介绍,在大型设备方面,如监护仪,国产产品已占据国内较大份额,而超声、麻醉仪、MRI等影像设备,外资份额较大。IVD方面,外资份额较大,但国产厂商发展迅速。

    国产替代的关键是核心技术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304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超9000亿元,其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医疗器械板块66家上市公司,59家公司去年营收实现增长;47家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增长,4家公司业绩增幅超100%。2020年第一季度,A股医疗器械板块38家上市公司营收实现增长,37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在国家鼓励基层医疗建设的背景下,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很大。”史立臣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医疗器械已经成为各路资本布局的重点,包括华为、格力等企业都宣布进入。

    今年3月份,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将投资10亿元在医疗器械领域,研发生产高端医疗设备。4月8日,格力电器旗下成立医疗装备公司——成都格力新鹭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明珠,注册资本为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实验室设备的研发。

    4月1日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成立,其中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引发关注,其包括了医疗器械开发、生产、销售。事实上,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已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

    在史立臣看来,众多企业布局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不要沦为产品的加工商。

    疫情之后医疗新基建有望提速

    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的发展让医疗器械板块的景气度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2月3日以来,医疗器械板块市场表现活跃。截至5月12日,A股55家医疗器械概念股整体实现上涨,其中26家涨幅超30%,九安医疗等涨幅超80%。

    “整体来看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如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商受益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骨科、心脏耗材生产商受益于国产替代及老龄化,近期在资本市场都表现抢眼,受到非常大关注。”张佳林介绍。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疫情短期有望激发国内医疗系统硬件建设浪潮,带动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增长。中长期来看,为加快补齐疾病防控和公卫体系短板,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将获得政策支持,有望借势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此外,器械集采稳步推进,整体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加速优质国产龙头企业进行进口替代。

    此外,随着医疗器械板块投资的升温,投融资也相对提速。张佳林介绍:“随着更多专注技术研发企业的发展,我们预期未来资本市场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另据记者梳理,包括沛嘉医疗、启明医疗等公司启动了赴港上市。“心脏瓣膜研发制造领域,属于高端高值耗材领域。该细分板块目前国内市场属于教育期,故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张佳林认为。

(编辑 张伟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