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价格战硝烟四起 互联网巨头云业务仍未盈利

2018-03-08 05:17  来源: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 张雪囡

    近两年,云计算一直备受关注。“云”的种类繁多,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公有云类似为大众建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同时可以提供给很多用户的云环境,若一个用户离开,其资源可以马上释放给下一个;私有云是为某个特定用户或机构所建,可以自己管理与运维,系完全私有的数据中心;混合云则是将私密数据与业务放在私有云,其他业务放在公有云的结合,也是未来云计算领域发展的方向。

    目前公有云市场几乎被互联网起家、背靠巨头的企业抢占。其中,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三家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60%。

    近年来,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持续不断地打价格战,让没有场景业务支撑的其他云厂商发展步履维艰。对此不满的,不仅包括这些云厂商,还包括一些传统金融机构。虽然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可以给银行引流,但银行也会担心互联网巨头太过强势,把客户和资源带走,所以宁愿选择与金融机构开发的云平台合作。

    这不代表说公有云市场被某家企业彻底垄断,因为毕竟云计算玩家众多,特点不同,也很重视自身云业务的发展。从国外云计算业务的发展来看情况看,短期不会造成业务的绝对垄断。

    互联网巨头如此努力地争夺云市场,那么,云业务到底盈利了吗?记者观察到,即便阿里云营收突破百亿,也未能像亚马逊AWS云服务一样为公司盈利。阿里巴巴称,其201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33.32亿元,不过云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其四季度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亏损为1.81亿元,2016年同期亏损9200万元。

    为何阿里云从2009年成立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他云厂商的近况又如何?为何即便亏损仍要大力发展云计算?

    事实上,云计算是重资产业务,需要强大的计算与储备能力,能为客户节省巨大的成本与时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能否盈利并不是互联网巨头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连亚马逊AWS云业务实现盈利也花费了10年。

    同时,云业务目前处于普及和推广阶段,无论是数据中心的建设、硬件资源,还是研发人员,前期投入巨大,即便大型的互联网巨头背后有强大的现金流业务支持,其短期内实现盈利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但作为战略上的必争之地,这些企业必须要先砸钱争夺市场占有率。

    值得一提的是,云业务的收费模式是明码标价的,即按用量付费模式,这种盈利模式清晰,不像其他业务,比如借贷需要先获取市场占有率,拥有了足够的流量后再考虑如何收费。从长远角度来看,云计算领域盈利将非常可观。

    此外,国内云计算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只要云计算商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云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将给云厂商、互联网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入局云计算最早的阿里巴巴,云业务的营收已经连续第11个季度保持规模翻倍。其2017第四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104%,达到35.99亿元。而2017年前三季度,阿里云季度营收分别为21.63亿元、24.31亿元和29.75亿元。以此计算,2017年阿里云累计营收突破百亿大关,累计收入约112亿元。阿里巴巴称,其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将达830.28亿元,但其主要营收主要来自支付宝、新零售等核心业务,来自云业务的营收仅占总营收的4.3%。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