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圆桌论坛一:车联万物如何打破行业壁垒与门派壁垒?车联网安全如何保证?

2020-09-27 15:28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秋凤:首先特别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能和行业里这么多大佬做互动,在互动开始之前,其实我想先问武总,头一次见到他,想管他叫武老师,开始之前我先问一下武老师,因为我知道你们918在黄山做了软件定义汽车的闭门会,这个已经进行了三年了,包括高通等等公司,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咱们这一次闭门会上有什么观点,连续几年做这样一个闭门会背景是什么。

    武文光:首先谢谢会议举办方,来到这里和几位交流,是这样我们叫闭门会是对外的,请的人主要以主机厂的技术软件负责人,主机厂也有像广汽、新能源、PIC、沃尔沃,是国外老牌的主机厂,比较领先的像博士、安博福都参加的。还有生态像BAT,还有百度、阿里也每年都会参加。其实在这么一个闭门会上,最关键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变化趋势太快,搞技术、做战略的、搞决策的大多数都很焦虑,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在确定性方面其实对未来都不那么确定,我们这个闭门会主要基于对技术的判断,然后对于近期的中短期这样三五年技术演进做判断,尤其是这几年我们主题都叫软件定义汽车,其实这个词已经被一直讲,前几年大家还一直讲,其实这几年已经确定了。软件定义汽车不会说讨论怎么样,已经有40%是软件成本。就是我们这次闭门会结论有几个。

    第一软硬分离已经不在讨论了,是肯定的。从底层一直往上到生态、到云端,我们整个打通的是需要一些非常大的协同,因为要非常巨大的投入,靠单一企业还是蛮难的,我们怎么协同做这件事情,非常需要有这样一个操作系统的组织者来做这个事情。同时我们也对自动驾驶做了一些判断,在封闭场景下也是一个很确定性的,但完全自动驾驶还有一定的时间,在电子电器架构方面有一些调整,我们都在摸索自己的路径和路线,也在有特斯拉冲击之后,我们都在做演进的研究。两天的会议都是搞技术的,冲撞的观点非常多。

    王秋凤:谢谢武老师的分享,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有的时候和大家聊天,其实车联网现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人与万物互联的阶段,这个阶段里边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叫拦路虎也好,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一个是技术的突破,另外一个行业壁垒,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其实还真的是在山头上张望,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请问各位嘉宾,咱们觉得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和门派壁垒,形成一个顺畅完整这样一个产业链,这是第一个共性问题,第二个共性问题,你们觉得理想的形态或者合作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付总你这开始。也算是造车新势力里边的代表。

    付强:其实武总把主要论点总结了,大家从各自山头上看,已经进入了大家都有愿望,在各个山头里建某些连接的方式,比如说桥、隧道。从愿望上大家已经都可以认识到,就是说如果我们这件事再往前推动,必须把现有的生态做到最大的融合,也必须有一个相对集中或者统一的操作系统,或者操作系统所能够发挥作用的一个硬件的条件和环境。我觉得这个已经是基本上大家都看到了,关键问题是怎么去做,其实刚才您提的问题也是这个问题,我想这个事确实比较难,我们可以想一想,上一个比较大型的智能手机怎么走过来的。我们从那在映射一下,包括操作系统包括生态怎么融合进来,甚至于包括硬件,其实大家一直讲软件的问题,其实硬件同样很重要,硬件也需要平台化,才能够为软件的融合,软件的操作系统的统一,或者是软硬件结合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前提条件。

    所以你问我这个问题,坦率说我没有什么答案,一种资本驱动,一种政府驱动,一种靠着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惺惺相惜握手走到一起来,大概就这么几个可能性。

    王秋凤:古总,腾讯和广汽合作最深,您谈谈想法。

    古惠南:大家都知道,现在进入万物互联,我们梳理了一下对车而言,万物互联是什么逻辑,和谁连,如果你和马路边的虫、草连就是很遥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和车连,最早期就是和车联动一下,车的移动系统,人和车的联动。当然通过车和互联网连,这个是早期的。接下来车要给人用,这就要启动一个最为重要的联结,就是人和车的联结,将来车和车要联结,将来两个车碰上面,两个车要交流,两个车要交流,还是解决不了很多道路拥挤,有故障等等问题,车要和路协同互联。最后一个连人通过车和所谓的万物联结,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人和车连,车和车连,车和路连。其中车路协同的部分,不仅仅涉及到移动,还涉及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很需要车路协同的支持,所以如果说将来壁垒怎么打破怎么发展,我们要思考自动驾驶底层设计的问题,还一个就是万物互联的物联操作系统,物联系统强调的更重要的是要更新换代要快。而自动驾驶要求的是安全,响应速度要快,如果不够快,安全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出发点不一样,只是万物互联不涉及到自动驾驶这一块我认为它的底层这些系统完全可以大家共享的。你只要去把它自己各自关心的系统自己开发。哪些里边没有什么特别核心的技术,当然不是说没技术,相对于自动驾驶而言,自动驾驶有很多东西特别执行系统,这是各个厂家的,不可能交给第三方公司去做,它可能达不到车的安全感、驾驶性能。

    有一部分涉及到直接部分包括移动部分,由主机厂主导,剩下的东西可以跨界联合,尤其对于车路协同,否则联结的东西标准那么多,那怎么来实现车路协同,这是不可能的,可能这么梳理一下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复杂。你们投资人很喜欢搞复杂化。

    王秋凤:力洪总,现在到了造车新势力里边也是累坏了吧,您怎么看。

    秦力洪:秋凤包括付总都认识很多年了,大家这些年都有一些变化,但是干的事情也越来越精彩,一并祝福大家。刚才秋凤问的两个问题,其实蛮深刻的,非常的终极,我是这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第一个智能驾驶自动化,万物车联,以车为中心的车联网,这个事情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非常终局的判断可能会早了一点,因为有很多的历史的终局通过过程来决定,可能很难是设计出来的,如果我个人畅想一下,针对秋凤刚才讲的两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我觉得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将来场景里面,联合是一定需要的,咱们汽车行业比较大的特征,在过去接近一个世纪主要的特点是充分的竞争,由于充分的竞争,最后大家其实达到了一个趋同,我觉得面对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可能联盟更加有必要。因为有一些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可能会远远的超越某一个汽车集团的能力,比如说高清地图,比如说通讯协议,整个道路的智能和交通的智能化。我举个很小的例子,今天每个企业处的阶段不一样,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这个事情,识别不同地方的红绿灯能够把红绿灯分清楚,对于现在智能技术来说就非常难,对于车的技术提升来说是必要的。对于整个交通信号系统的改变可能也是必要的。就像汽车的高速运行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这些事情是完全超越某一个车企的能力的。最后来看无外乎可能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比较强有力的政府主导,通讯行业先定下来通讯协议和通讯的规范,各个企业根据这个规范设计自己的产品。如果这个产品和规范不一样就卖不掉,今天像我们从事的智能电动行业已经开始逐步的有规范了,记得刚刚创建时的2014年,各个厂家的电动车出电口都不一样,2015年国家颁布了充电口的国标,才会促进国家电网大集团促进电动桩,智能化方面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交通协议和通讯协议基于5G该设成什么样子,如果不早定下来行业标准,我想各个车企的投入有可能变成南辕北辙,我们谈的话题毕竟不是单车层面的智能,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智能,一个文明人扔到食人群里面,文明程度可能会高,但是可能会很惨。

    第二个设想汽车公司之间包括汽车上下游之间会形成数个联盟,包括高清地图、包括算法大数据和汽车出行公司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生态链的联盟,这个联盟有自己的标准,可能在市场上存在两到三种不同的联盟,不可能每个车企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所以终局上可能大概会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变化,目前说心里话看不太清,我们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进。

    王秋凤:我也作为C端用户来问个问题,因为其实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中国走的很快,车联网这事中国提的也在全球汽车企业里边提的比较早,我们企业也在努力尝试,一圈一圈下来我们C端用户都在那找,C端用户都要站个队,是站B队、C队、D队就不特指向了,每个人有每个人喜欢的生态,我觉得从C端用户来说,大家也希望能够说有一个统一的这种标准或者统一的就像手机操作系统一样,大家能够在这上面享用很多的生态,真正的说方便我们的生活。这里边其实当时我问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最后我要呼吁一下,从车联网顶层设计上,不管是国家牵头,还是我们车企甚至车联网的企业领袖们,希望大家能够求同存异齐心协力开发一款操作系统,把相应的标准共同的推动,真的是能够说对这个行业有行业性的推动的这种,就像手机,智能手机中国走的快,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是安卓和苹果两个操作系统。武老师您也分享分享观点。

    武文光:我非常赞成刚才秦总说的,很多时候不是设计出来,我认为很多时候靠竞争出来的,经过几年的这样的产业竞争,才能把格局基本定下来。如果突破这些壁垒更需要一些第三方的,不是某个车企,没有站队标签的企业来起到一些作用,我觉得身上的责任很重大,作为一个最早介入,从手机操作系统到车的操作系统,我们黄山几年的技术论坛也是想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把所有的各方连接起来,能够逐渐形成这样一个标准,我们这次也谈到了这个事,总体感觉是呼之欲出的状态。

    王秋凤:学丹总您是主导车联网的关键人,刚才的两个小问题您怎么看。

    钟学丹:首先我觉得山头的问题,站在我来看,也认同刚才的反馈,确实今天遇到这样一个困惑,腾讯一直提出以人为中心这样一个理念来看,我们看一个产业链的时候,特别是在今天整个汽车行业里边面临新技术新的架构和新的演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些变化和冲击,大家希望说我来主导这个事情,推动这个方向,我们强调以人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视角来看,如何真正从用户未来在用车出行的这种场景去看,这个产业链应该怎么重构,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站在以用户以人为中心思考,是产业链中间的一环,大家如何紧密的结合一起。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一直强调开放共建,这是多方共建的过程,刚才大家也都提到,没有一方去构建这样一个能力,如何开放共建,过去一直强调共建,这个里面确实有很多新的变化和演进,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单一去看,其实不一定能看的清楚,我们都不会确切说未来一定是什么样子,我们共建过程中按照跨界的理解,更好的开放出来,整体去看这样一件事情,我觉得车仍然是这个里边很核心的一个领域。我想强调一下,除了我们今天在提到的一些操作系统,大家可能更应该关注标准的制定,整车底层的网络架构,以及整车底层的标准化。我们合作过程中间也遇到如何在底层平台化,以及真正在底层网络架构设计的开放性,更有利于整个产业互联。包括刚才古主任也提到人—车—路的连接,实际上很重要的点,底层车的网络架构和路的网络架构,各方面的连接能力到底如何构建。在技术上真正以车的这种技术架构底层的软件架构设计框架定义之后,各方贡献各自的力量,去贡献这样产业的环境,大家保持一种更开放的心态,生态繁荣起来了,这个产业才可以真正走向繁荣。

    王秋凤:刚才我们通用问题都已经问完了,我针对每个老总,单独准备了问题,我先问力洪总。未来作为一个用户创新型车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咱们一直是非常坚决了,想请您分享一下未来在5G车联网的投入和成果现在是什么样的,相应的量产车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秦力洪:首先我们不是做5G的,5G是全行业共享的基础设施,我觉得对于车企来说,随时做好准备,拥抱5G通讯到来。我们一直是由两个团队开发不同代级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技术。以中国为主的团队,我们主要关注于当前这一代车应用,美国加州硅谷还有几百位工程师,主要关注于下一代应用,与更加快捷的通讯相关。5G在里边扮演着一个让这个事是否可能的角色。我想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做好准备,等到5G可以更快投入应用的时候,我们能够可以更快的速度把5G用到我们车上,目前来看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得两到三年就是5G通讯技术可以车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并且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时代。

    王秋凤:我刚才提问的问题应该是5G车联网相关的投入。下面想问古总,广汽新能源从广汽集团独立出来以后,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力度比较大,比较激进一些,也是传统车企里边比较早的和互联网大厂合作的车企,想请问古总广汽新能源是如何打造智能网联的核心竞争力,您觉得还需要补哪些短板。

    古惠南:在广汽新能源现在推出最新的车来看,的确我们在智能网联方面走的比较快,就拿我们今年六月份刚上市的车来说,我们已经推出带中国版高清地图的驾驶,AI导航,自动泊车,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驾驶技术。另外就是5G,我们搭载的5G在十月份投放市场,也是全球最早投放5G车联网系统。刚才提到5G问题我也想说一下,5G投放之后面临困难是什么,应用端还没有解决,5G就是快,怎么实现应用,还需要大量开发,接下来先把5G的模块先搭载在车上,将来通过OTA实现软件更新,不断的更新,也就叫常用常新,5G的应用,目前其实应用很多场景还是基于4G的应用,所以5G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另外互联网方面我们和腾讯有合作,我们过去几台车都是搭载腾讯的系统,同时也有科大讯飞,从我们应用端来看,回到最早说的话题,我们认为特别是车联网这部分,和现在的互联网大公司合作是必须的,而且特别快。应用端需要我们自己来出很多力,自动驾驶方面操作系统很快,王总特别关心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出一两款系统,我相信很快你会看到这个信息,自动驾驶系统可能有几天就冒出来。我想补一点就是我们可能特别关心操作系统,其实操作系统现在我们说软件定义汽车的时候,我们都忘掉了还有硬件。有苹果的操作系统,但是苹果整个公司硬件是不是自己做,操作系统也受制于你采用的硬件平台。所以我们国家只是盯着说我们出一款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所以将来我们国家谁能出台一个操作系统,很重要一条谁能出现操作系统的硬件,谁才能引领操作系统的节奏,未来一两年这样的系统会出来,过几天应该会有这个信息发布,虽然说这一块还要走一步看一步。

    王秋凤:到时候古总您方便的时候,把公司名字透露一下,如果是上市公司,我们看一下是不是先买一点股票。付总,从用户需求车辆生产销售甚至到售后服务,整个汽车使用周期,包括整个产品的使用周期,其实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您是兼具了传统造车到造车新势力都做过了,您觉得这里边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在哪?哪些应该是提前做布局和尝试的,您觉得现在挑战最大在哪块?

    付强:我们今天话题更多还是在谈自动化,甚至更聚焦在车联网,定义为打上新势力标签这个时候,实际上背后驱动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就是从整个行业将近130年发展过程当中来看,这个时间段非常重要,重要到不仅仅是这些技术在驱动这个行业发生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际上商品也在发生变化,这两个变化的结果,我个人的判断就是说最终的汽车产业格局和原来不一样。我们前边几位嘉宾也谈到了,我们过去产业格局自己从研产供销,从头干到尾,包括渠道,包括你面对消费者的时候。这个未来有多远我相信不会太远,其他被互联网洗礼过的行业一样,产业分工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操作系统能够形成某一个主流操作系统,或者刚才前面讲的,硬件与之相匹配,实际上就是呼唤行业在结构上发生变化,我们看到,在智能手机里面有不同分工的角色,目前其他行业还没看到,未来肯定是这样的。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