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此前风声水起的造车新势力,2019年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订单虚报、延迟交付、资金链断裂......似乎一夜之间,造车新势力从风口跌入谷底,之前的鲜花和掌声也随即化为口诛和笔伐。
而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博郡汽车在今年也遇到了些舆论上的波折,尤其是对其首款汽车能否于年底量产的质疑。在近日举办的天津泰达论坛上,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声称,首款汽车iV6将于年底量产,并期待2020年初能取得较好的销售成绩,“没有具体目标,希望爬坡最终能爬起来,最终实现一个月几千台的销量。”
合理利用产能代工补短板
据记者了解,早先博郡汽车于2019年4月份上海车展期间进行了首次品牌全球亮相,推出两款电动SUV车型博郡iV6和博郡iV7,并发布了针对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开发的i-SP、i-MP、i-LP三大电动车平台。目前,博郡汽车已经与天津一汽夏利组建了合资公司,首款车型iV6将在夏利工厂生产。

“国内汽车产能实际供大于求,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产能,不需要考虑新建,更多的应是进行体制混改,对原有产能进行利用。”黄希鸣称,作为一个新晋企业,生产制造、品质管控是博郡汽车的短板,而夏利正好拥有成熟的生产体系,“夏利的生产体系是丰田培养起来的,主要技术人员都曾到日本培训,它也是中国范围内最接近丰田的一个生产体系。而这个生产体系最终能够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天津的汽车工业基础具有先发优势,为博郡汽车提供了先天的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据黄希鸣透露,目前博郡汽车也已经跟天津力神签署了关于动力电池的合作协议。
据悉,博郡汽车的营销模式以及销售渠道与传统模式类似。黄希鸣表示,与直营模式相比,博郡汽车更倾向于与经销商合作。到今年年底,经销商合作伙伴将会达到数十家,明年将会有一百家以上。4S店模式在未来会比较少见,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2S店。
在智能互联方面,博郡iV6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和12.3英寸中控屏,采用高通820A芯片,深度定制的语音识别系统,支持自然语音控制和智能双区识别,通过BordrinAPP就可以实现蓝牙钥匙、预约加热等远程控制功能。
动力方面,搭载永磁同步电机,电驱动效率高达95%以上,其中两驱最大功率120KW,百公里加速8s,四驱最大功率230KW,百公里加速5s;续航里程最高可达610KM。
市场仍在贵在自主创新
数据显示,受新能源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的影响,今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直接影响新能源车整体增速。
对此,黄希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波动由多方面原因导致,包括国五、国六车的更替,以及自燃事故等,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2030年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将上升至50%以上。所以,增长机遇还是存在的。”
黄希鸣认为,中国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的长期两位数的增长发展实际上给中国汽车产业走到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在新能源产业也是最大的市场。二十年做一个产业的调整是必然的趋势。我认为现在正好是进入到调整之后的再发展时期。
既然市场仍在,那么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夯实自身实力同时强化产品力。对企业来讲,黄希鸣认为,应围绕电动车把好技术关,打造产品基础。博郡汽车从2016年打造自己的原生态平台,目前,博郡三个平台开发都接近完成,每一款平台上可以放十款以上车型,保证未来每年至少一两款新车推向市场。
在其看来,未来成本控制也会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难点。如果因为成本原因,开发油改电车型,不可能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博郡在所有的过程中坚持自主开发的道路,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是在内部开发,像整个平台开发是完全独立做的,在三电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还有驱动系统的应用和优化。同时我们在效率上是非常追求极致,对像风阻方面,争取把每一份价值体现出来。”黄希鸣如是说道。
黄希鸣强调道,无论在经济形势多差的情况下,企业的定力最关键的,企业的定力来源于企业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多人在整个经济下行的时候比较悲观,对未来也比较迷茫,但是我认为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就能在未来获得胜出。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