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机器人“挑大梁” 引领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风向标”

2024-04-25 19:2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郭冀川 田鹏

    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随着开幕式暨全体大会拉开此届论坛年会序幕,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等配套活动争相亮相。

    相比往届中关村论坛年会,《证券日报》记者明显感到,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更多机器人成果得以展出,如裸眼3D空中成像技术机器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其中大部分技术已经走向落地应用,真正做到将科技创新赋能于人们的日常之中,这也是对“科技办会”意义的最好诠释。

    服务型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随处可见服务型机器人。例如,一台名为“裸眼3D-AIGC小关机器人”颇受现场观众欢迎,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据悉,作为一款融合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机器人,它无须参观者直接触摸,在空中便可实现与人互动。

    裸眼3D-AIGC小关机器人被“围观” 郭冀川/摄

    东超科技品牌总监许干江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负折射功能效应的新型材料(负折射平板透镜),集成相关交互技术后,实现了空中精准复杂交互式成像系统。该技术具备实用性和创新性,实用性体现在可将传统实体屏幕信息投射在空中精准操作,避免接触式交叉感染风险;创新性则体现在其科技含量高、空中互动性强、视觉冲击力大等优势,将为传统产业的屏显转型升级提供高性价比的替代选项。

    谈及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时,许干江表示,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智能座舱、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智慧家居、展览展示等领域。

    此外,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的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也带来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席悦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针对制造业及服务业等商用场景,公司推出了最新身高1.65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星MAX,在头部、腰部和灵巧手的灵活性和精确度均有大幅提升,可实现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稳定行走,具备上下楼梯、背负重物、深蹲、跳跃乃至于举重等复杂动作能力。

    另外,EX机器人公司也带来了两款机器人产品,有意思的是,其中一款接待服务机器人通过搭载AIGC语义大模型,可实现智能语音问答,参会者能够向其询问场馆信息,了解中关村论坛各大板块及特色介绍,带来全新的交流体验和超现实感受。

    EX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博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还亮相了与中戏合作“中央戏剧学院智能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示的男性机器人“行动者1号”,该机器人将作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的机器人分身,出席重要活动,在校庆和毕业典礼等活动中发表讲话。

    “行动者1号”与观众互动 郭冀川/摄

    李博阳称,机器人已经在文化、旅游、艺术、历史、教育等领域得到应用,各商业业态正在渐次展开,如连锁未来科技馆、连锁机器人教育研学、连锁智能餐饮、连锁科技互动游乐场等。

    医疗机器人向“自动化”进发

    除了服务型机器人在多场景亮相外,医疗机器人也是此次论坛年会的一大亮点。事实上,随着医疗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智慧医疗机器人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时期,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展示了智慧医疗机器人。

    作为连续两届参加中关村论坛的企业,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慧慧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公司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继2020年成为中国首台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单孔手术机器人之后,于2024年2月获得适用范围的变更批准,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腹腔镜手术操作,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台 田鹏/摄

    “术锐机器人已成功完成了普外科和胸外科的注册临床试验,正不断探索儿外科的临床应用。未来还将基于蛇形臂单孔技术优势,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潜力。”胡慧慧说。

    再比如,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田威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公司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产品,该产品通过算法让目标图像显示的更清楚,对病变显示更易识别,背景噪声更低。

    田威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 田鹏/摄

    田威称,人们已经越来越接受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对于医疗器械,也在向着“自动化”进发,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具备复杂映射的图像算法,血管造影设备将自动提高图像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图像组织均衡能力、提高微小病变的可识别度。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的可充电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在去年3月份上市后,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投用,目前已完成近120例手术植入。作为脑机接口设备,医生通过可感知脑起搏器,可以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体位变化等信息,在各种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调用最适合的程序组,对患者脑内核团进行电刺激。这一产品不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而且成为脑科学研究的强大技术手段,支撑脑起搏器疗法进入个体化、精准化的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成果展示只是中关村论坛年会诸多亮点之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还将迎来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等一系列论坛活动,进一步围绕科技领域开展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发布一批重磅成果,持续打造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风向标”。

(编辑 闫立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