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股市市值与GDP比值必将提高 基金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2018-01-25 00:38  来源:证券日报 姜楠 苏诗钰

    ■本报记者 姜楠 苏诗钰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速,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变得刻不容缓。境内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加快推进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强国具有重要的责任。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有12年从业经验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请他谈谈基金人眼中的资本市场强国。

    《证券日报》记者:请您描述一下资本市场强国有哪些特征?

    杨德龙: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了要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战略落到实处就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也必须要以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基础。现在中国已经有1亿多的股民、股票市值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上市;虽然还有一些科技龙头企业是在海外上市,但是国内大部分行业的龙头都是在A股上市。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于经济转型、对于科技进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要目标,主要特征包括,一是A股总市值与GDP比值提升到1以上,具有更高的证券化率。目前,A股是全球的估值洼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美股三大股指不断创新高,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超过140%,而中国只有70%,只有美国的一半。

    二是不仅是总市值提高,还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再分配作用,引导资金流入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领域。

    三是吸引更多优秀公司上市,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提高机构投资者资金占比,改变过往大起大落的走势,让更多投资者能够分享股市收益。

    四是相关配套制度和法律法规更加完善,监管手段更加成熟,市场运行更加市场化。

    《证券日报》记者:基金群体在资本市场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杨德龙:基金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也是推动资本市场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双双突破10万亿元,相对于全球开放式公募基金资产规模40.4万亿美元、美国公募基金规模18.8万亿美元,我国基金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在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过程中,基金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首先,大多数基金偏好价值投资,选择绩优股进行配置,给投资者提供专业理财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基金,有利于推动市场走向成熟、理性;其次,基金管理透明,监管严格,运作规范,有利于培育合规合法的投资者,树立良好的投资形象;最后,基金公司注重公司基本面研究,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促进市场向有效率市场转变。

    《证券日报》记者:当前距离资本市场强国这一目标,市场机制方面有哪些短板?

    杨德龙:对于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目标,并非仅局限于数量级别的增长,而要更注重资本市场质量等方面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还有一些短板需要弥补。

    一是在新股发行核准制下,目前基本上实现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且成为新时期下的常态化现象,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二是退市制度仍需完善,实现优胜劣汰。“上市难,退市更难”是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看来,虽然主动退市的公司数量有逐渐提升的趋势,但因财务指标等因素遭到被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还不多。

    三是要提升股市投资功能,增强股市赚钱效应以及投资活力,这是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的重要体现。融资功能,固然重要,但投资功能同样重要。只有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到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成果,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本市场强国。

    《证券日报》记者:您如何看待防范金融风险与市场建设的关系?

    杨德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份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几年中国的金融工作做了战略部署和规划,第一次提出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这类似于之前很多人提议的“大监管”模式,改变“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形式,解决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矛盾,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次会议继续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同时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由于防控金融风险是监管重要职能所在,过去这些年在金融创新、金融大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定风险。严格防控风险是保障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基础。

  • 相关资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