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大势研判 > 正文

潮水退去 看好电网设备投资机会

2022-01-14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丹 周媛

    1月13日,证券时报时报会客厅对话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投资总监孙建冬。孙建冬2010年创办鸿道投资,曾任职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委会成员、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从事证券研究和投资工作22年,投资业绩持续保持优异,曾获金牛奖、英华奖等荣誉奖项。

    孙建冬认为,2022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稳增长是第一要务。潮水退去,股票市场资金面可能会有所变化,公募基金销售量存在压力。行业方面,比较看好电网设备等。

    潮水退去的一年

    证券时报记者:以一年为维度,2022年市场整体大概会是什么情况?

    孙建冬:2022年是潮水退去的一年。2022年股票市场的资金面相对2021年可能会有所变化,公募基金的销售量会有下降的压力。

    从2019年到2021年新兴成长股有三年的牛市,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既受益于新经济的基本面,又受益于旧经济收缩的一个资金链。那么,在一个资金面没有那么充裕,潮水退去的一年如何做好投资呢?我觉得更多需要一些多空思维。站在全年投资的角度,在做多的同时,做一些在你能力范围内有把握的、相应的做空投资是比较稳妥的。2022年上半年整个行业β向下的空间大于向上的空间。如果说行业β没有机会的话,全年要去取得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可能需要寻找一个比较大的α。

    我们认为,这个可能要寻找的α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认知格局的差异,一个是2022年可能会有一个新α主线,就是国企改革。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政策宽松?是否给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因素?

    孙建冬:我们跟大家对于市场的看法不太相同,最大的分歧点在于2022年居民购买基金这块我们不是那么看好。广大居民购买基金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可支配收入。我们认为,2021年中国居民的收入也好,可支配收入也好,其实是有向下的压力,2022年的压力比2021年更加明显。总体股市的资金面还是需要一个比较综合的考量。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长期角度,大家比较看好会有大量居民财富入市,您如何看?

    孙建冬:首先要看时间多长,第二个看你的钱是不是自己的钱。如果对于中长期没有定义,这是一个伪命题。

    证券时报记者:很多人觉得2022年会有多次的降息和降准,这点您怎么看?真的降息,它对二级市场会不会有较大的影响?

    孙建冬:我觉得不一定会有多次的降息,降准是客观形势的需求。此外,2022年降息对股票市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降息归根结底是对经济短期调整的一个确认。2022年可能是实体经济先探底,然后慢慢往上走。相比2021年,这是一个实体经济对流动性更充分吸纳的一年。

    看好电网设备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2022年市场总体看法似乎还是比较偏谨慎?

    孙建冬:2022年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上涨的股票会比2021年明显变少,但上涨的股票幅度会比较大,因此机会变少,资金的堆积效应会更明显。所以,我们在《2022年投资展望》中提出,2022年A股市场是一个收益率更高偏度的市场。

    2022年新兴成长行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但很可能是符合新世界大方向的新变化新机会,而不是去年底市场普遍看好的行业方向和个股标的,后者或者太拥挤、预期透支得过多,或者行业基本面近期出现了向下的变化。

    证券时报记者:哪些新兴成长的机会比较大?

    孙建冬:之前在《双碳目标的“先立后破”与股市的“先急后缓”》里把整个大新能源产业分为四个行业:以光伏供电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绿电运营商以及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电网设备。对于今年放开能耗强度指标,股票市场的反应是四个行业一起无差别下跌。但客观分析下来,四个行业今年基本面的趋势是有较大差别甚至方向性差别的,这也是2022年大新能源行业α投资的来源,而电网设备将在2022年将迎来一个壮大加速的机会。

    当然这里面还要再做区分。比如光伏行业里面上游硅料产业,无论供给面还是需求面,可能都会更差一些,资金面机构这块可能也会有压力。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行业2022年本身的需求增长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它也会有一些投资方面的问题。短期来讲,上游锂矿价格涨得太多了。此外就是供给的变化。

    双碳大目标的达成要“先立后破”。“先立”包括两个重要方面:首先,建设有灵活调度能力的火电项目,灵活火电与绿电搭配成相对稳定输出的电源基地、后面配合绿电的大放量;其次就是电网建设先行。电网投资、电网改革先行,先立后破,这是2022年大新能源行业的α投资最重要的来源。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