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2020年已经收官,主要指数均在2020年末到达年内高位。
2021年伊始,华西证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发布观点称,历年一季度大多演绎“春季躁动”行情,核心原因:流动性最为宽松的季节,信贷、社融均在一季度投放高峰期;企业存款活期化(年终奖发放等因素);同时,预热“两会”,对“两会”政策的期待等。复盘(2009-2020年)这12年中的1月份,除了2010年、2011年、2016年A股普跌外,其他年份的1月取得了全面或结构性上涨;1月进入开工淡季,宏观经济景气度无法证伪,驱动市场的因素更多的是事件或产业政策主导;从市场风格上看,历史上1月份A股(主板:创业板)为6:4,风格上“科技、消费、顺周期”取得超额收益的比例4:3:2。
李立峰认为,整体来看,随着海外新一轮刺激的落地,全球流动性泛滥格局未变,A股仍是全球资金追逐的资产,主动型外资净流入趋势不变。后续聚焦五方面:一是,中欧投资协议大概率近期签订(已兑现);二是,A股春季躁动择机提前启动(已兑现);三是,美联储释放宽松信号以及美抗疫刺激方案通过;四是,拜登上台后的施政纲要-新能源,限制传统能源;五是,“两会”政策预期。
同时,李立峰认为,1月A股“春季躁动”行情不会“缺席”。1月份行业配置上除了重视必需消费品配置外,受供给缺口的“煤炭”,另外,遵循美股映射也是重要的配置思路,如“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有色、电新)、消费电子链”等。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