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商业评论 > 正文

美国想要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并非易事

2022-12-16 04:00  来源:证券时报网

    【和而不同】

    制造业已经逐步地自美国转出来近半个多世纪了,其产业主要集中到服务业去了。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点。

    韩和元

    当地时间12月6日,知名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举行首批机台设备到厂(Firsttool-in)典礼。美国总统拜登在高级政要与业界巨头陪同下,于台积电厂址发表谈话,与会者包括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等。

    在典礼上拜登表示,台积电在美的投资计划,将开创制造业的新时代。拜登甚至认为,台积电的此举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回来了”。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拜登所预想的那么乐观。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台积电正在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芯片厂于2023年12月投产做好准备。但台积电表示,遇到了成本高昂、人才短缺以及意想不到的施工障碍等问题。

    报道称,台积电在11月给美国商务部致函说,这座位于凤凰城北部的芯片厂面临一系列建设成本和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在台湾地区建造同等级的先进逻辑芯片厂,资本密集度比美国要低得多。台积电指出,在美国建立生产线的真正障碍是建造和运营的比较成本。

    其实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最近,美国媒体不仅关注台积电投资事宜,也频频关注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工厂的消息,他们试图弄清当年被特朗普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这个项目到底怎么样了。

    在美国“铁锈地带”选民眼中,富士康在威斯康星的投资一度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标杆工程。这个占地超过1.2平方公里的厂房,将是北美第一个10.5代LCD液晶面板生产线,给当地带来13000个就业岗位。然而,近五年来有关这个工厂的信息,却几乎都是停建和更改:当年富士康就取消了生产10.5代的面板计划,决定改建六代面板厂。不久这个更改的计划也搁浅了。随后的几年里,先后有消息说它将生产呼吸机、谷歌服务器、咖啡机器人、电动车以及“AI8K+5G的生态系统”,但这些项目最终都无一落地。综合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媒体近几年的跟踪报道可看出,如今该地块实质上成为了一个不定期完成少量生产的存储仓库。

    其实这一切都是可预的。正如拜登在典礼上发表的演讲所提到的,“30多年前,美国占有30%以上的全球芯片产量。然后发生了一些事情。美国制造业——我们经济的支柱——开始被掏空。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海外。”

    那么这30多年里,美国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让美国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美国产业结构的自我调整。自19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兴起了轻资产模式,这一模式的结果是,美国的产业结构变成了哑铃型结构——两头(研发和销售)重、中间(制造)轻。譬如苹果、耐克们,除了研发和销售中心留在美国本土,重资产部分几乎全外包给了中国和越南。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制造业的这种转移,最早受益的是日本,后是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再是东南亚,然后是中国内地。

    也就是说,制造业已经逐步地自美国转出来近半个多世纪了,其产业主要集中到服务业去了。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点,早于1947年时美国服务业比重约60%,到2019年时该数值已上升至81%了。长期处于这样一种产业结构下的美国,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缺乏一个足够庞大、足以让美国恢复为制造业大国的劳动力市场。而更为棘手的是,要想重新打造这样一个市场,还真是短期内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这还与教育及培训有关。与此相关的还有,美国在制造业领域还缺少一条与之相匹配的完整的产业链条。而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美国恢复制造业的根本,但要建构这样一条产业链,需要多大的劳动力市场与之配合呢?

    此外,目前有利于其金融业发展的泡沫经济政策,也对制造业有着明显的排挤效应,在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天量流动性的驱动下,美国的金融市场异常活跃。资产价格的暴涨,为投机者带来了亿万财富。这对企业家的价值观难免产生巨大影响:如果金融收益大大超出主业收益的话,试问谁还会认真地去对待生产等正常的经营活动呢?如此一来,就自然出现了企业过度金融化,即非金融企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而减少生产性投资的现象,即脱实向虚。

    这也就决定了,美国要想恢复成制造业大国,就得将其所有的政策、法律乃至思想,都动员回到1970年前的水平。拜登能否做到这一点,我是深表怀疑的,就如当年我对特朗普的政策深表怀疑一样。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