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商业评论 > 正文

决胜绿色赛道需要术业有专攻

2022-03-15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段久惠 马传茂

    在短时间内,交行上海分行给予80多户绿色信贷授信客户首笔授信额度合计超230亿元,涵盖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固废处理设备生产、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数十个细分领域的绿色企业、产业建设的融资支持。

    这背后,得益于“双碳”战略目标下,监管、地方政府、产业界、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发展上形成了一股“合力”——比如有标准统一的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库以及相对应的环境效益信息等,银行工作人员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对“绿色”产业项目的深入调研,以及严谨评估。不少创新项目实现突破传统的抵押担保模式,绿色金融机制得以顺利从上到下落地生根。

    当前,在绿色金融领域,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赛场竞争才刚刚开始,但大行在规模上的领先态势已经很明显。能领跑的原因不难理解,比如一些银行业务资质全面,就能围绕绿色金融业务,调用多样化直接融资方式,发挥“投行+商行”服务模式,通过贷款、投行业务、票据、融资租赁、产业金融等多措并举强化绿色金融供给,形成竞争优势。

    当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码绿色资产,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共识和重点布局方向,绿色金融赛场上就会出现竞跑者众多的局面。如何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区位差异等错位竞争的挑战就无法避免。这并非无先例可鉴。

    2018年以来,在监管引导及相应政策层层利好刺激下,各大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相比之下,国有大型银行依托资金、渠道和多元化资源协同等方面优势,从信贷额度、利率定价、考核激励等多方面入手,小微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比大幅提升;尤其是凭借在价格等方面的吸引力,更容易揽获优质的小微企业客群,从而对区域中小银行带来不同挑战,就成为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

    更为重要的是,相比小微业务,在绿色金融相关的部分项目中,一些清洁能源、生态循环创新项目的投入规模往往更大,初期投入大却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项目周期更长,也拉长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放大了风险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更具备规模实力的银行无疑更有优势。

    而且,在小微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科技,在应用于绿色金融时,面临的如何提升核心风控能力要求更高,“专业性、定制化、防范风险”是金融科技公司融360董事长兼CEO叶大清总结绿色金融数字化方案趋势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和小微业务发展历程类似,中小银行在规模之外,要决胜千里,是否具备既懂环保又懂金融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团队,是否建立特色化、专业高效、可持续运转的绿色金融机制,或许才是拉开与竞技的同业距离的关键。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