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反求诸己是一种基本能力

2020-06-12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遇到问题能够反求诸己的人,更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尊敬。对商业经营者而言,这也是一种基本能力。

    木木

    前两天,有媒体报道,某李姓女子,从2015年至今,通过使用不同身份证件购买机票同时购买航班延误险的方式,多次理赔,凭借抓住近900次航班延误的超高命中率,获理赔金逾300万元。随之,保险公司报案。目前,李某被南京警方以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事一出,网上一片热议。从目前争论的情势看,认为李某所作所为不属刑事犯罪的声音似乎更大一些,专家们对照《刑法》,析缕分条,还是颇有说服力的。当然,李某是否有罪,最后还得法院来判断。其实,这个事情还可以换个角度来观察,或许看到的东西也挺有意思。

    可以站在李某的立场来观察一下。就整件事情而言,李某为了理赔成功,事前是很用心思的。比如,她要时刻关注极端天气情况,并仔细分析会不会导致航班延误、能延误多长时间;另外,还要精心挑选航班,据警方介绍,李某挑选的都是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在这个过程中,李某表现出比较强的数据搜集能力和对数据综合分析评判的能力,这是整件事情中最关键之处。

    从实际结果看,李某的功课显然很有效。由于相关报道中没有李某被抓的具体时间,我们无法判断李某做此事有多长时间(《保险报》的报道说是前后3年),即使按照5年的时间跨度,近900次航班延误的“猜中率”——几乎2天就中1次,效率不可谓不高。从资金的投入产出看,如果近900次航班延误都能得到理赔,平均每次理赔金额超过3300元——每2天就有3300元进账,收益也算不错。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李某做的这件事,倒跟期货投资颇为相似,也是对一种预期——极端天气导致航班延误——“押注”,李某“做空”,保险公司“做多”,李某赚的,就是保险公司赔的,反之亦然。从实际博弈的结果看,李某显然完胜保险公司。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要想生存,肯定要在精算上面下很大的功夫。说得直白一点儿,一个保险产品是否赚钱、能否销售出去、是否有可持续性并能较好地发挥风险补偿作用、起到应有的社会功能,精算起很大的作用;精算的时候,当然不能只往里算不往外算,反之也不行。从李某这件事看,保险公司的精算,显然有失算之处。

    比如,对准点率高的航班和准点率不太高甚至很糟糕的航班,在保费上没任何体现;如果对延误率不同的航班,保险精算能在费率上区别对待,李某搞出这种事情,大概率就可避免。很难想象,在大数据时代,拥有大量精算人才的保险公司,居然还能“一张保单卖天下”,既然你不认真精算,当然就很难避免被别人精算了。

    除了精算不用心,过于粗放,在风控方面,保险公司也有很大的疏失。在短短几年时间中,近900次报案理赔,逾300万元的理赔金最终的归集点恐怕也不会太多,由此可以看出,面对这些有效数据背后的问题,保险公司的反应过于迟钝,这反映出的问题也很清楚,或是相关人员配置不力,或能力不够、责任心不强等,或者是数据处理的技术能力过于落后,对明显有问题的数据反应迟钝,甚至根本没反应。

    保险公司在精算、风控等关键方面的支出非常大,按说在这些方面发生问题的几率应该很低。但比较引人失笑的是,李某居然以一人之力——关键还不是多么不得了之“力”——单挑保险公司,而且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收益,这足以反映出保险公司的经营者,在经营态度上是有很大问题的。这才是最让人不放心之处。

    有问题不怕,想办法解决就是;但具体如何解决,其实也是一个问题。是像孟老夫子说的那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是把反击的力量都集中到“对手”身上,让旁观者品味出的味道就很不一样。即使站在最平常的世道人心的角度看,平时能够经常性地反躬自问、遇到问题能够反求诸己的人,更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尊敬。对商业经营者而言,这也是一种基本能力。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