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多因素共振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2025-11-14 23:52  来源:证券日报 

    ■矫月

    日前举行的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通过举办多场科技资源对接、跨境出海对接活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撑腰。

    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细分赛道精耕细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笔者看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是政策引导、企业深耕、生态协同等多要素协同发力的结果。

    其一,政策精准赋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当前“中央引导+地方配套”的政策矩阵已初步形成,全方位破解企业发展痛点、打通成长堵点,为企业深耕细分领域、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市场份额筑牢坚实根基。

    未来,政策层面还可从三方面发力。第一,健全“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综合服务,让资本精准对接企业研发需求;第二,优化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既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也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政策宣讲、资源对接等普惠性服务;第三,强化政策协同闭环,将财政奖补与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相结合,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范围,健全科技保险体系,降低企业创新与转型风险。

    其二,企业深耕主业,不断“修炼内功”筑牢立身之本。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密码,藏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专注坚守中。以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深耕键盘制造,能够将键盘4700多个尺寸点的误差控制在0.5微米以内。这种“窄领域、深挖掘”的发展路径,正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典型特质。

    从成功案例来看,企业要想实现从“小而美”到“小而强”的蜕变,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细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揭榜挂帅”“订单式研发”等模式,让创新方向紧贴产业需求;同时,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此外,要善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专利壁垒,以新颖化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形成“研发—转化—收益—再研发”的良性循环,让创新真正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

    其三,产业链构建协同生态,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融入产业生态能够放大企业成长势能。

    笔者认为,未来企业需加速融入产业链协同生态。一方面,要主动与“链主”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技术共创、场景共享实现联动发展,深度嵌入核心产业集群,在补链强链中实现自身壮大;另一方面,要拥抱开放合作,依托产业园区、供需对接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此外,企业也可积极融入海外产业生态,寻找新的增长极。

    总的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唯有坚守“专精”底色不偏移,紧抓创新核心不松懈,拥抱协同生态不封闭,才能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持续壮大,既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