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中概股信任危机的破解之道

2020-05-12 17:07  来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瑞幸财务造假案尚未平息,4月14日晚,知名做空机构香橼又发布了针对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的做空报告。这是“跟谁学”今年第二次遭遇做空,也是近期第4家被做空机构公开质疑的中概股公司,此次由瑞幸财务造价发端的中概股信任危机正在快速蔓延,中概股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对中概股的不信任并非从瑞幸事件开始。2001年巨头安然公司因业绩造假丑闻崩塌,由此美国推出了《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并设立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作为美国证监会的重要监督部门,该委员会十几年来毫不松懈地监督在美国上市的所有公众公司的审计报告,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在面对中概股公司时,该委员会却显得有点“束手无策”,其根源就在于几乎所有的中概股都采用VIE架构赴美上市。所谓VIE架构即“协议控制”,也就是不通过股权控制实际运营公司而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和财务的合并。于是,中概股的真正经营情况很难被美国证监会审计和监督到。对于公司来说,其中一个好处则是有效地规避了美国政府管制和纠纷。相应的,在监管机构审计缺失的背景下,市场对中概股公司信任大打折扣,做空机构也因此而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历史常常会有许多相似之处,2011年东南融通的财务欺诈丑闻曾导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遭到过一轮“大截杀”。在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下,2011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为14家,退市41家。我们认为此次“跟谁学”短时间内两次被做空公司“狙击”,时间点并非巧合,很有可能是做空公司的一种“策略”:瑞幸事件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做空公司接连在其他中概股上做文章,就很容易加深市场对中概股公司的不信任情绪,进而加大做空效果,在市场动荡、投资者损失中获利。

    面对做空公司引发的“做空潮”和市场的不信任,中概股能否破局?回想起2012年新东方应对做空,有很多地方或值得其他中概股公司学习。

    2012年7月18日,浑水公司向美国纽交所所有的注册读者发布了一份有关新东方的调研报告,90多页的报告详细讲述了调查过程,从伪装成投资者与新东方工作人员对话,到各种各样的“八卦”新闻,都被详细列出,最大的指责是欺诈,浑水公司声称新东方过去报告中毛利率超过60%有造假嫌疑等。报告发出后,很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抛售股票,各大评级机构的质疑也扑面而来。对此,新东方并没有回避矛盾,而是迅速反击,用数据说话,甚至专门召开媒体发布会针对浑水做空公司的做空报告的质疑点有理有据反驳。最终,新东方股价暴涨,做空公司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我们认为,在信任危机下,暂时的融资困难在所难免,未来新公司赴美IPO的门槛可能也会更高,不过,前路虽然凶险,但并非没有破解之道。首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市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说到底还是诚信危机。“真金不怕火炼”,中概股公司要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做好内控和审计工作,珍惜企业信用,及时主动做好信息披露,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对照自查,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其次,要投注更多精力在公司主营业务上,苦练内功,持续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防范公司仅成为大股东单纯资本运作的载体;再次,中概股面对具有文化差异的海外投资者和相对陌生的监管环境,一方面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企业故事,另一方面也要克服监管上的“水土不服”,积极回应质疑,配合当地监管部门的调查,不断争取获得更为广泛的投资者的认同。此外,“做空潮”下,中概股公司应该尽可能地去选择一些国际知名度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一定程度上会加强公信力,减少市场的质疑。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