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论研报价值的塌掉

2019-01-04 06:28  来源:证券时报

    除了极个别只看K线不喜分析者,可有谁不认为研报信息噪音太多、干货太少的?

    蔡江伟

    听说,各大券商对新年的策略报告,标题起得像在寺庙求得的签诗一样,纷纷变得隐晦、不明所以起来,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张扬时的研报,各种令人血脉贲张的口号充斥其中。与浮躁的市场相映,俨然就是A股一景了。偶尔也有例外,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给出令人信服的论据,那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了。

    在券商一切类型的研报中,最为人关注的,便是关于新一年度的策略判断。依惯例,是在岁末年初,由券商研究所里的大拿,或者他的团队,基于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预期,对新一年的市场走势给出预判。其中最重要也是市场最关注的,便是对于点位的预测。由于市场的偏好,他们以看多为主,且幅度不能太低。渐渐地,因为竞争过于激烈的缘故,各家券商的研报,便在一致看多的基础上,玩出各种花样来,或引经据典、著诗填词,或放放卫星、夸夸其谈,只为在浩如烟海的同类中脱颖而出。倘若A股正处牛市,万点论也是毫不稀奇。总而言之,券商的研报,渐渐呈现出偏离专业化的苗头了。

    初时我读研报,也主要看其推理的结果,若能看到有所谓的“十大金股”,心情就要更加激动几分,急切地便要打开行情软件,翻看它们的走势,畅想来年的行情了。但后来,那些所谓的“十大金股”、“四朵金花”,却终究经不起市场的检验,纷纷褪掉了身上的光环。而他们对点位的预测,更是十次要错上九次。而我,渐渐地也就只看他们的研究逻辑,不再理会点位判断和股票推荐了。

    券商研报,主要是服务于机构客户的,而研报生产者赖以生存的基础,则是客户交易的佣金分仓。为了服务好客户,据说各家券商招收分析师的门槛,是清北复交的硕士以上,堪称精英人才了。而他们每年的产出,总计要达到上万篇,至于其中几篇有真正的价值,或许只有付费的买方才能认清。也因为这个缘故,我对研报为何会广为流传到普通读者的手中,而且屡屡成为反向指标,便有几分怀疑。个中甚者,更是只要一开策略会,A股必跌,堪称最顽强的魔咒了。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网络探听民意去,凡有大中散户,新老股民,除了极个别只看K线不喜分析者,可有谁不认为研报信息噪音太多、干货太少的?市场自有运行的逻辑,涨跌亦是往复的周期,研报口号喊得再响,词藻堆砌得再多,于真正的价值判断,又会起到多少作用呢?倘若是只管吸引眼球,甚至是拉到客户的分仓,却不提供真实的价值,这种舍本逐末的举动,以及由此内容低俗化的结果,简直是一定的了。

    其间事情还挺多,“拿着党章进股市”之类的口号,在肇始者一战成名后,引发了无数的模仿者。而某场不雅的饭局,居然就让有着分析师“奥斯卡”之称的知名评选无奈停摆。至于某机构“十大预测错了九个半”,也被好事者翻出,揶揄几番。但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为人所忘却了。

    后来听说,监管层也对研报乱象有所听闻,要加以整顿。而慑于过往屡屡失准的预测,以及当下对未来复杂的预期,今年竟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如开篇所述,隐晦、不明所以起来。但即便这样的刻意藏拙中,便有眼尖者发现,某机构居然把“幡动”搞成了“帆动”,颇有些贻笑大方了。

    也给研报来场供给侧改革吧。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