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多场景“试验场”就是6G技术最好的“练兵场”

2025-11-14 23:52  来源:证券日报 

    ■贾丽

    刚刚闭幕的2025年6G发展大会,清晰地勾勒出全球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发展已进入技术路线收敛、产业链协同发力的关键阶段。

    纵观整个产业,当前6G发展呈现出“技术深化”与“生态初显”并行的新态势。一方面,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星地融合网络等关键技术正从理论走向原型验证,标准制定的全球竞合也日趋激烈;另一方面,6G正与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其价值从“连接”向“赋能”拓展,一个以6G为底座的泛在智能生态正在孕育。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在6G领域的布局已初显成效:完成第一阶段6G关键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彰显出产业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决心与能力。

    站在谋篇“十五五”的关键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在技术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新阶段,什么是决定未来格局的胜负手?如何才能让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笔者认为,6G产业链各方应深入“试验场”这一绝佳“练兵场”,通过在真实应用中锤炼技术与生态,将资源与市场优势转化为坚实的技术标准与生态话语权。

    其一,以“用”促“研”,强化场景驱动的技术攻关。

    6G的价值在于应用。与其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不如将研发力量与真实场景的需求深度绑定。各地可依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空天信息等典型场景的“端到端”试验床,设立一批“场景导向”的6G试验区和重大专项。以“试验场”换“市场”,让来自产业一线的痛点、难点成为技术攻关的“靶心”,通过应用实践来检验、优化和迭代技术,确保研发成果能够真正落地生根,避免技术与市场脱节,从而建立我国在6G应用标准上的先发优势。

    其二,以“链”聚“力”,打造技术引领的产业生态圈。

    6G产业链长、环节多,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包打天下。当前产业链的协同仍显松散,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各地可出台措施,支持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领域的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使其联合芯片、终端、软件及垂直行业伙伴,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和测试验证环境。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门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韧性。

    例如,AI手机、智能体手机、AI与XR融合终端、工业智能模组、直联卫星终端等,正成为未来6G生态中关键的“新触角”。它们不仅是技术集成的载体,更是催生新应用、新场景、新模式的土壤。各地应鼓励终端厂商与芯片、算法、内容提供商深度协同,在AI原生交互、沉浸式通信、通感一体等前沿领域,以终端创新倒逼网络能力提升,促进整个生态的繁荣。

    其三,以“开”促“融”,构建开放协同的全球创新体系。

    6G是典型的全球性技术,封闭自研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应继续发挥IMT-2030(6G)推进组等平台的桥梁作用,积极吸引国际企业、研究机构参与技术试验与标准制定,推动形成开放、包容、透明的国际标准体系。同时,深化与各国的技术合作与能力共建,通过联合建设6G试验网、共享研发成果等方式,促进技术融合与生态共建,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6G治理与产业生态中的话语权和软实力。

    总而言之,6G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团体赛”,产业链各方须保持战略定力,推动行业从追求技术指标的“单项冠军”,向构建技术、产业、应用、治理四位一体的“全能生态”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将6G打造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