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英
在高端装备制造升级与全球基建需求复苏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重回高增长轨道,却似乎没能在资本市场撕下“受制于行业周期”的标签。笔者认为,长远来看,工程机械行业需要从“出海”、智造、深地三个维度上持续深耕,终究会打破“行业周期”桎梏。
第一,行业要以“出海”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消除“国内依赖”。事实上,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早已着力在全球版图上构建新的增长极。比如,2025年上半年,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63.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0.26%。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境外收入占总营收57.36%,海外制造基地实现全品类产品覆盖,欧洲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初步成型。如此全球化布局,不仅平抑了单一市场引发的行业周期冲突,对冲了周期风险,更将中国标准植入全球基建市场。
第二,行业需以智能革新为突破口重塑产业价值链,破解“效率瓶颈”这一传统难题。例如,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无人矿卡作业效率最高达120%,能实现7×24小时在矿区复杂工况下安全、高效、可靠的生产作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载机智能工厂、挖掘机智慧工厂成熟运行,中源液压附件新工厂全面投产,产线自动化率提升30%,产品制造成本降低7%,产品可靠性提升30%,产品制造周期缩短50%以上。
第三,行业要牢牢把握深地经济机遇,开拓“场景延伸”的增长空间。随着深地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机械企业应主动对接深地资源开发需求。比如,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千米级竖井硬岩全断面掘进机“钢铁脊梁号”,可实现1000米以上深度井筒全断面掘进。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双滑臂电脑凿岩台车,是大断面攻坚利器,可破解凿岩开巷难题。这些布局为“向地球深处要资源”提供了核心装备支撑,也令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地球深部开发的新蓝海。
从开拓海外市场到以科技创新促进效率提升,再到前瞻布局深地场景,工程机械行业的转型逻辑已然清晰。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望摆脱行业周期的束缚,在资本市场彻底撕掉“受制于行业周期”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