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综合 > 正文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

2025-11-07 23:26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冰 熊悦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进步和广泛应用,“免密支付”已逐步普及到居民的日常电子支付中,相关风控管理问题也有所暴露。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关于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倡议提到,“免密支付”在提高便捷性的同时,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在业务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一些用户也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与消费场景的持续拓展,高频小额支付需求激增,推动“免密支付”在多个场景广泛落地,相关业务快速发展。

    “对支付服务主体而言,免密支付能够显著提升交易转化率与资金回笼效率,降低支付失败率,增强用户活跃度;对商户而言,该模式缩短结账时间,提升客流周转效率;对用户而言,免密支付简化操作流程,一扫即付大幅提升支付效率,契合快节奏生活需求。”娄飞鹏表示。

    但随着“免密支付”的普及,默认或诱导开通、隐蔽签约、取消流程复杂等问题时有发生。受访专家提示,“免密支付”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服务主体及用户提出倡议。

    对于支付服务主体,协会提到应进一步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并从用户开通、商户开通范围、交易、投诉处理等多个维度提出要求。具体而言,一是规范授权管理,确保用户真实意愿;二是强化商户风险管理,提供限额管理功能;三是加强交易环节监测,防范资金损失风险;四是加强用户权益保护;五是做好业务跟踪与规范。

    其中,在规范授权管理方面,协会提到,杜绝默认开通行为,应审慎为老年人开通“免密支付”功能。支付服务主体应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和业务承受能力,以显著方式展示业务核心条款。

    在强化商户风险管理方面,协会提到,支付服务主体应根据商户经营情况、业务场景、风险信息等合理确定“免密支付”商户开通范围,避免为高风险商户开通“免密支付”服务。结合经营特征等情况,针对性设置商户“免密支付”交易限额。在交易监测环节,支付服务主体应通过风险模型搭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为加强用户权益保护,协会表示,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实时或定期主动推送“免密支付”交易相关信息,在显著位置提供相关信息一键查询功能,提供“免密支付”一键取消功能。

    此外,用户也需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包括强化手机设备和账号安全防护;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避免在公共设备留存支付信息;定期检查免密支付签约情况,关注交易提醒等。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告诉记者,增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需要多措并举。他建议,支付机构要严守授权底线,杜绝默认开通;用户要提升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授权,实现支付体验和安全的平衡。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