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质量信息披露已成为券商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关键抓手。近日,沪市上市公司2024至2025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以下简称“评价结果”)正式揭晓,参评上市券商呈现明显分化格局(统计范围仅包括上市券商主体):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9家上市券商斩获A级评价,国泰海通、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18家上市券商获评B级,1家公司为C级。
对此,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正在从‘合规义务’演变为券商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战略抓手。同时,在监管‘优胜劣汰’框架下成为决定券商分类等级、业务空间乃至生存权的关键变量。”
评价结果呈现明显分化
今年3月份,上交所修订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9号——信息披露工作评价(2025年3月修订)》(以下简称《评价指引》),聚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财务造假、强化现金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等工作部署,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A级阵营中,既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传统头部券商,也包括国金证券、中泰证券、东方证券、财通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等凭借特色披露策略突围的中型上市券商。B级阵营则涵盖国泰海通、中国银河、中金公司、光大证券、首创证券、东兴证券等18家上市券商,覆盖综合型券商与区域特色券商。此外,上市券商中仅太平洋证券为C级。
在信息披露实践中,A级券商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质量提升方案。例如,聚焦“真实性”,兴业证券将高质量信息披露视为生命线,坚持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准则,通过不断强化流程管理、深化数字应用,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份公告都经得起全市场检验。财通证券坚持高质量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优化信息披露策略,力求“合规性”与“有效性”兼得。
东吴证券则将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抓手,一方面,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夯实制度根基,持续完善治理架构,优化信息披露流程,提升披露内容质量,保障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聚焦投资者需求,主动深化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自愿披露与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信息,在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中融入可视化图文、视频等形式,让信息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如今,高质量信息披露正在重塑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郑磊向记者表示:“从证券行业来看,信息披露已从‘成本中心’升级为‘利润中心’和‘战略资本’。在客户信任、资金成本、业务创新三大维度,券商高质量的披露不仅带来可量化的利差收益,更通过监管分类直接决定业务空间与资本消耗系数。”
券商构建高质量披露生态闭环
上交所表示,近年来,通过评价,一批讲诚信、懂规范、重回报的沪市公司脱颖而出,彰显了扶优限劣的鲜明导向,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示范。
其中,《评价指引》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通过细化一年多次分红、持续分红、分红可预期性的加分情形,明确具备分红能力但长期不分红的减分情形,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实施现金分红。
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实践更具标杆意义。在服务投资者方面,中信证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自2003年A股上市以来,连续23年开展现金分红,累计已实施分红超887亿元,并于2024年响应监管号召首次开展中期分红。东吴证券上市以来已累计分红86.84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2.29%;2024年东吴证券首次实施多次现金分红,分红比例65.52%,按照利润分配预案公告日的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4%,位居行业最高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也是连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重要桥梁。《评价指引》高度关注公司治理情况,将运用股东会网络投票提醒服务的情况作为评价维度,督促上市公司为中小投资者参与股东会、行使表决权提供便利。
具体来看,东吴证券通过构建多层次投资者沟通体系,推动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定期组织业绩说明会、机构交流等活动,积极接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调研,通过“上证e互动”等渠道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倾听意见建议。中信证券则采取股东大会、投资者说明会、路演、分析师会议、接待来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听取投资者意见建议,并及时回应投资者诉求。
随着信息披露质量纳入券商分类评价考量,未来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郑磊向记者分析称:“未来,未能建立‘实时、穿透、可验证’披露体系的券商,或将被系统性地‘挤’出高附加值业务。因此,券商需高度重视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披露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