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融资融券业务(以下简称“两融业务”)作为券商信用业务的核心支柱,其规模变化对券商业绩有着显著影响。
上半年,伴随A股市场活跃度回升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回暖,两融需求显著释放。在低利率环境下,上市券商普遍通过“以量补价”策略对冲利率下行压力,推动利息净收入实现同比30%以上的高增长。进入下半年,两融余额突破历史峰值后维持高位,券商正通过客户深耕、产品创新与风控升级,持续挖掘两融业务增长潜力。
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上半年,两融余额维持在1.8万亿元高位运行,为券商利息收入增长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上市券商普遍采取扩大两融业务规模的策略,通过“以量补价”实现经营目标。
收入方面,42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共实现利息净收入196.57亿元,同比增长30.66%。从具体券商表现来看,头部券商依旧占据两融业务主导地位。其中,国泰海通以31.87亿元的利息净收入稳居第一,优势显著。华泰证券紧随其后,实现利息净收入20.37亿元。中国银河证券、光大证券、长江证券、广发证券的利息净收入也均在10亿元以上,分别为19.4亿元、10.824亿元、10.815亿元、10.59亿元。
增速方面,头部券商与部分区域券商表现亮眼。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原证券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分别为205.43%、186.62%、122.44%。财达证券、兴业证券、方正证券、浙商证券、招商证券、西南证券、国信证券7家券商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也均在30%以上。
在两融业务整体增长的同时,上市券商内部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上半年,申万宏源、东北证券、长城证券、山西证券、国联民生5家券商实现利息净收入扭亏为盈。不过,也有4家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业务实践看,上半年两融业务表现优异的券商,均围绕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其中,国泰海通两融业务聚焦客户需求挖掘,通过优化业务场景与策略,实现新开户数与市场份额双提升;报告期内,净新增两融客户数2.64万户,同比增长61%;两融余额1809.96亿元,市场份额9.78%,较上年末提升0.61个百分点,位于行业排名第一位。华泰证券采取融资拓生态、融券强合规的双轨策略,上半年,公司融资业务积极发掘新的业务合作点,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体系;融券业务严格执行监管政策要求,确保合规展业;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两融业务余额为1273.21亿元,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75.42%。作为区域券商代表,中原证券上半年聚焦存量客户激活与风险防控,实现业务稳健增长。
拓客、创新与风控并行
进入下半年,两融市场热度持续升温,规模突破历史高位。9月1日,两融余额合计达22969.91亿元,正式突破2015年6月份2.27万亿元的历史峰值。截至9月3日,两融余额虽回落至22898.61亿元,但仍维持高位运行。
同时,两融市场的活跃程度,也体现在投资者参与热情的提升上。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62.22万名(2024年末为722.78万名),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492096名(2024年末为335247名)。
对于两融业务的未来走势,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表示:“虽然上市券商上半年两融费率同比下滑10%左右,但两融规模在下半年以来呈现加速扩张趋势,有望实现‘以量补价’。目前部分机构通过降低融资比例的方式应对潜在流动性指标风险,以净稳定资金率作为限制条件测算,头部机构的资本实力优势有望展现。”
进入下半年,头部券商已明确业务重点,全力推动两融业务稳健发展,为整体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国泰海通将加大拓客力度,提高潜在客户转化率;华泰证券将完善差异化营销政策和多元化营销工具,以产品创新、数字转型驱动增长,深化全过程、各环节的业务管控;中原证券将持续跟踪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工作举措,完善利率定价机制,细化差异化利率管控,多举措积极应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