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多家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迎调整 行业转型进入新阶段

2025-10-30 20:4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彭妍

    近期,多家银行对信用卡分期业务进行了密集调整。其中,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相继采取具体举措,包括停办36期(不含)以上的账单分期和消费转分期业务、下线自选分期功能等,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信号。

    受访人士认为,在信用卡行业进入转型期与存量竞争的背景下,银行集中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既是优化自身风险结构的主动布局,也是对监管导向的积极响应。从长期影响来看,此举更是银行主动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战略选择,标志着信用卡行业正式告别野蛮生长,进入以合规为底线、以质量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

    信用卡分期业务规则密集调整

    信用卡分期是指银行代持卡人向商户一次性垫付消费资金,持卡人分期向银行还款并支付手续费的业务模式,常见类型包括账单分期、现金分期、购物分期等。而信用卡自选分期是银行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灵活分期还款服务,允许持卡人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分期金额、期数及还款方式。该业务通过系统自动将符合条件的消费交易按指定分期方案分摊至每月还款,减轻短期还款压力。

    10月22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分期业务,该行将于2025年12月9日(含)起下线自选分期业务。届时,光大银行将对该日期前已申请开通“自选分期”功能的信用卡统一关闭此功能,新入账交易不再进行自动分期处理。未结清的分期交易不受影响,用户仍需按原分期还款计划履约,具体应还款额以账单展示为准。

    10月21日,工商银行发布《关于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消费转分期业务分期期数调整的提示》,宣布将对信用卡账单分期、消费转分期业务分期期数进行调整,停办36期(不含)以上业务,调整将于2025年12月5日正式生效。6月份,龙江银行也披露,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自6月16日起停止信用卡自由分期业务,已成功申请的自由分期不受影响,仍按原协议执行。

    对于银行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的原因,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核心逻辑在于银行优化风险结构、提升业务规范性。一方面,“自选分期”这类业务因其自动将所有消费转为分期的特性,易导致用户无意识累积债务,增加银行资金用途监控与长期债务管理的复杂度;另一方面,调整后可有效压降银行潜在不良资产隐患,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此次密集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还基于三重考量:一是响应监管导向,强化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抑制过度负债;二是优化产品结构,通过精准场景化运营提升资产质量,降低“以贷养贷”风险;三是降低综合成本,以应对净息差收窄的行业挑战。

    行业加速向“价值驱动”转型

    信用卡行业已彻底告别“跑马圈地”的增量时代,全面进入存量竞争与转型调整期,业务竞争核心从过去单一的规模扩张,转向风控能力、场景化服务与用户体验并行的综合实力比拼。

    对此,薛洪言表示,此次信用卡分期业务密集调整正是行业转型的标志性动作——不仅是对监管要求的响应,更是银行主动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战略选择。当前行业正处于存量竞争的关键调整期,市场“马太效应”持续加剧:一方面,信用卡总量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头部机构凭借综合优势,流通卡量仍保持稳定增长,而中小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则普遍面临下滑压力。

    对于未来转型方向,薛洪言建议行业需持续深化调整,重点关注银行在场景创新、风险定价两大领域的实质性突破,唯有突破这两大关键环节,行业才能真正完成从“量增”到“质升”的跨越。具体可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推进数字化整合,提升运营效率;二是推动服务生态化,强化用户黏性;三是深化客群价值深挖,实现精准服务。

(编辑 贺俊)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