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彬彬
2017年,山东抢抓IPO发行常态化机遇,大力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创七年新高,企业上市全国排名前进一位,实现新突破。
2017年,首发上市数量创近七年来新高。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比2015年、2016年分别增加18家、13家,创近七年来新高,取得历史第二好成绩。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94家,逼近300家大关,其中,境内196家,境外105家,累计募集资金6567亿元。
首发上市数量居全国位次稳中有进。2017、2016、2015年山东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25家、12家、8家,在全国排名分别居第5位、6位、7位,2017年在全国排名分别比2015年、2016年上升2位、1位。
股票融资大幅增长。2017年全省股票融资合计1650.79亿元,同比增长126.82%。其中,30家上市公司首发融资203.34亿元,28家次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1352.84亿元,11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新增融资94.61亿元。从构成上看,股票融资在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中占比由2015年、2016年的10.93%、12.56%提高到30.76%,融资中可供企业长期使用的资本金大大增加。
烟台、青岛、济南上市数量稳居前三。截止2017年底,烟台、青岛、济南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47家、42家、33家,合计占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41%,近三年在省内排名稳居前三,同时也跻身全国前列。2017年底,三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设区市(直辖市除外)排名分别居15位、19位和22位(其中济南、青岛位次比2016年分别提升9位、8位),逐步成为上市公司聚集地,全国范围内地位凸显。
济宁、德州、菏泽上市数量后来居上。济宁、德州等中西部地区年度表现突出,均实现新增4家上市公司的好成绩,年内济宁、菏泽两市成功晋级“十家”上市公司俱乐部,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得到优化。
文化、金融领域上市可圈可点。2017年,山东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开启了山东大型文化国企上市的先河,首发融资规模居全国年度第6位;山东国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内地信托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第一股和港股信托第一股。目前,山东文化、金融类上市公司达1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达22家。此外,还有中泰证券、互联网传媒等6家文化金融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年内新增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板公司累计达30家,标志着山东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补短板成效明显。
香港保持境外上市首选地位。沪港通、深港通推出以来,三市互联互通,形成优势互补的市场格局。2017年,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优异,领跑全球市场,创下历史新高,股指涨幅达36%,呈现“稳中有进”态势。近年来,鲁证期货、青岛银行、山东国信陆续登入香港联交所,齐鲁高速公路正在H股上市进程中。截至2017年底,山东在港上市公司达47家,融资928亿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全省境外总量的45%和80%。
表12017年IPO家数区域排行TOP10

表2上市公司累计家数区域排行TOP10

备注:截止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