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商业航天领域将培育出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5-08-18 23:54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贺王娟

    近期,火箭发射活动进入密集期。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消息,8月17日22时15分,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起飞,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同日16时5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同样取得圆满成功。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卜益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到市场需求,商业航天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预计到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商业航天领域有望培育出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此前,航天科技的火箭实现了“一周三发”的高密度组网节奏。市场机构认为,卫星互联网正叩响高密度发射时代大门。

    民生证券认为,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正逐渐清晰,在制造端,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发射端,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

    据悉,2025下半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力箭二号、智神星一号等新型可回收火箭将迎来首次试射。同时,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的“接力”火箭发射,意味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高频次发射能力得到验证。

    东方证券表示,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等新工位陆续建成,未来有望形成“沿海+内陆”互补的发射网络,火箭发射速度将持续加快。据悉,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于今年1月25日开工建设,该项目包括发射区、技术区和古松测控站,新建三号、四号两个发射工位,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届时,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年总发射能力有望达到60发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高密度发射背后,离不开火箭发射的运载能力提升和发射成本下降。

    光大证券测算,朱雀三号在朱雀二号发射成本4万元/千克至5万元/千克的基础上,目标将成本进一步降低到2万元/千克;天龙三号的发射价格已降低到2万元/千克,成本效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力箭二号、力箭二号重型单位发射成本分别为3万元/千克和1.5万元/千克。随着国内商业火箭公司持续突破火箭可回收技术,单位发射成本有望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在卫星火箭密集发射的当下,商业航天正迎来产业与资本的双重爆发。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驭星”)近日宣布完成4.3亿元C+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卫星互联网地面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和批量化生产,以及全球化航天地面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自2016年成立以来,航天驭星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0亿元。

    IPO方面,证监会官网显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均已启动上市辅导,将向A股发起冲刺。

    长城证券认为,目前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持续加速,2025年至2026年,主要卫星互联网诸如“千帆”星座、“国网”星座等逐步迈入发射加速阶段。同时在基础设施方面,地面段发射工位火箭端技术持续演进,进一步反哺卫星互联网发射进程提速,同时叠加商业航天IPO融资等进程持续加速,未来商业航天卫星段、地面段以及火箭等相关产业链环节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广东华辉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年将见到更多运载火箭重复发射,更多低轨卫星上天和组网,市场资金涌入商业航天赛道,有望降低产业商业化探索压力,加速推动产业实现商业闭环。

(编辑 屈珂薇)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