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新质生产力分论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在山西发展的机遇期如何?

2023-11-17 18:43  来源:证券日报网

10.png

    主持人:张伟(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

    嘉宾:

    郑梓微(赫美集团董事长)

    张新功(惠城环保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钟少龙(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祥义(高粱资本董事长)

    林海晖(国际知名材料学家)

    主持人:我们这个主题其实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山西未来的发展。这个主题论坛的主题非常新,前面两个主题突出资本,这个主题论坛突出的是新,因为这个概念就很新。这个概念是在2023年9月份习主席在黑龙江考察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其实我们也在学习,到底什么是新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的生产力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联系,它不但新,而且加了一个质,强调质量,所以我们也是在学习。感谢陈总把一个非常新的话题抛到了主题论坛上,与几位公司的领导做一个交流,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第一轮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请各位嘉宾结合自己的情况,自己所在机构的情况,谈谈新质生产力,包括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未来在山西如何发展?因为在座的几位老总有做新材料的,有做环保的,还有做传感的,其实都是在一个新质生产力当中的某些领域。从你们的角度看一下新质生产力你们自身如何发展,如何助力山西的转型发展,同时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一个共同的问题向每一位嘉宾做一个提问。

    钟少龙:非常感谢主持人!举一个例子,前面讲到了数字化资产的重要性,数据从哪儿来呢?数据第一方面来自于统计,也就是生产过程的检验,它就是数据。第二个来自于测量,就是要运用到传感器,就是把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之间的连接,也就是把大家关心的各个物理量承接到电脑软件,最后可以拿来利用分析,这就是传感器的作用。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半导体工艺和传感器,它跟山西制造业怎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来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看看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给大家理清楚。

    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我们国家大概已经装起来的风机是20万台,最小容量过去是750千瓦,目前吊装海上风机最大的一台单台是18MW,这样的一台我以6WM为例,落地最小的就是6MW,三个叶片,每个叶片几十米长,单个叶片26吨,三个叶片的重量就是80吨。如果用了传感器,能够在安全许可的条件下把每个叶片减掉4吨的重量,大概一台风机可以减12吨的重量,可以节约20、30万元的成本。叶片重量下来以后,太重生产的主轴、齿轮箱就不容易产生超载,就不容易损坏。这个叶片如果用上聚氨酯的材料,这个叶片可以分段拼接,又可以省200万。如果把传感器数据拿来做一个智能的控制,调平衡,这三个叶片一年可以多发5%的发电量,大概一年就可以多发大概100多万度电。

    这就是一个新质生产力,从新能源到新材料,到先进制造,到后端的电子信息,从前到后的一条龙推动,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从你传感器使用可以看出,确实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一定离不开物联网、传感器,传感器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谢谢!

    张新功:感谢主持人,也感谢这次大会给我机会今天来学习,今天上午几个专家和博士分别从他们的理解讲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这次会议主要的课题是资本,将来跟什么样的生产力结合的问题,这个话题这一段时间我们也在研究,我们也在探讨和分享,将来的资本往哪里走。

    我们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前面基本上是资本跟资源结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今天上午我看专家还在说很迷茫,经济的发展往哪走很迷茫,不确定,其实今天咱们这个会议已经给了答案,就是往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走,哪个方向最好,第一轮的专家说了,如果中国人14亿人口都过上了美国人的生活,那我们的资源、排放、能耗的容量可能对世界是一个考验。我们怎么走,已经很简单了。美国人100美金的GDP,消耗了能量,排放了多少,咱们的新材料我们生产一堆塑料,在美国排放多少,我们能不能减少?我们消耗的能源1公里标准煤人家排放4公斤的二氧化碳,消耗1公斤的煤,我们用了那么多能源能不能消耗0.1公斤的煤,我们能不能零排放或者是负能耗消耗,我觉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是中国的14亿人口,再加上印度的人,都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地球的容量都能容纳,那就是未来的发展,这是我的理解。

    特别是我们到了山西,山西是能源大省,现在全世界的主题就是如何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山西是化石能源生产大省,将来这种转型非常好的,只要不消耗煤、不消耗能源,就是我们的方向,但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对。

    主持人:谢谢张总,确实环保未来相当重要,我觉得张总的分享还是非常有前瞻性,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当然是惠及中国、惠及全人类,对山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我们未来如何在技术上对它进行解决。

    郑梓微: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是新质生产力,其实就是给予我们一个新的机遇。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赫美集团,上市公司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IPO,另外一种是资产重整,我们鹏飞采用的是第二种,把不好、不良资产转换成优质的资产,借助资本的力量开拓出更多的赛道,让未来怎么走。

    再一个就是说未来转型,我觉得作为企业家是要有一个格局,包括要有遵守纪律、契约精神,未来转型道路新兴产业转型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出,把新质生产力和老的传统能源生产力转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赫美集团,采用这种方式既帮助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的格局胸怀所在。

    主持人:确实是,刚才我们从技术层面去考虑,郑总从企业家的胸怀、格局角度讲未来新质生产力真正要爆发出生产力,还是在于每位企业家有极强创业家的精神,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陈总是今天几位嘉宾唯一做投资端的,请您来做出回应。

    陈祥义:非常感谢,因为张伟副院长是清华五道口的老师,是经济学院的副院长,他是《清华金融评论》的执行主编,水平很高,建议你们到清华五道口读读书,我是2014年第三期EMBA。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新质生产力比较新颖,我试图从toB来理解一下,然后是给山西的建议。

    高梁资本,我是2015年离开了证券日报,到了保险公司工作,后来成立了高粱资本,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叫高粱资本,我解释一下这个名字。最早很多高科技公司是动物的,像京东是一个小狗,腾讯是企鹅,蚂蚁也是动物,后来向植物过渡,苹果公司、小米公司、衡山资本,因为我老家是山东潍坊的嘛,受此启发,潍坊有一个红高粱,我们就试图注册红高粱,发现被人注册了,后来我们起名叫高粱资本。高粱两个字也比较容易记,既包括绿油油的高粱,也包括红彤彤的高粱。我们的主攻方向是应用科技、医疗大健康,与新质生产力是相关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新质生产力,我试图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给大家报告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或者是合适。生产要素最先是劳动,后来是土地,因为你有土地,就很厉害,有钱,后来是资本、技术、数据,刚才有专家说数据,但是单纯的数据并不是要素,数据必须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我们发文有生产要素的问题,所以数据是生产要素。

    还有一个生产要素,我估计不出意外的话五年以内会提出来,就是劳动者、企业家,或者管理就是生产要素。为什么这个公司张总带就很好,李总带就差一些呢?因为企业家就是生产要素,管理就是生产要素,我认为必须明确这个问题。

    以后又提出来了经济增长靠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又说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我们推理一下,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按照这个维度来看,数据、企业家、资本、技术要成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原来我们靠劳动和土地甚至一部分资本的推动,再往下走,技术的推进会起关键作用,数据、企业家也会加进来,这是我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逻辑。

    三四年以前山西上市公司的数量大概41家,现在过了三年之后好像最新的数据加上新三板还是41家,经过三年,山西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慢。因为我们整个国家三个板都开出了,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开出之后,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5200家了,达到5300家了,我们40多家基本上是一个零头。

    反向来看,山西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连平老师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的发言写得非常好,因为他讲了一个关于山西的东西,我们是传统以资源为主的,经济的稳定性就比较强。我刚才看了一个数据,别人发了一个信息,今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大概是超过2%,在年初的时候所有的预测,俄罗斯今年要负增长1%,俄罗斯为什么能够正增长呢?这里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跟山西相关的,出口的全是甲方产品,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都是甲方产品,购买者没有话语权,你要么买,要么不买,你不买对不起,你得买中国的,中国可以,我给你加50美元卖给你(欧洲)。俄罗斯经济经过一年多来美国及西方超过1万项制裁的情况下,今年实现了正增长。

    这个对我们的启发在哪里呢?山西是以煤炭为主的,昨天我们交流,我们是煤炭产业和非煤炭产业,煤炭产业三年下来之后山西受疫情的影响是比较少的,很多地方都没有钱了,需要中央政府来救助。山西有钱,创新驱动需要投资,财务基础比较好,现在要搞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50%以上是中国生产的,新能源发展设备70%是中国产的。山西有很多转型,实际上就是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我们风能、光能、储能包括氢能源,山西的经济结构向这方面发展是非常容易的,尽管经过三年的疫情,山西受到的影响比其他省份弱一些,而且基础很好,而且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化和过渡是比较有优势的。从这些来看的话,我认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主持人:感谢陈总给我们解释了公司名字的来源,也给我们解释了一个非常新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注解,就是到底新在哪里,给出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但是还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但是很有新意,就是企业家的精神、管理能不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因为企业家除了投资本之外,确实要有投智慧和创新的意识,可以进一步研究。同时也给我们山西省打气,给山西省鼓劲,要看到山西自身的优势,非常好,看问题看得比较深入,谢谢!

    林海晖:很荣幸能够来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不管主持人后面的问题是什么,我敢保证我今天所有的答案都是说,“看,就是这个答案。”

    我个人是2014年回国创业,我也是国家的特聘专家,我所从事的产业比较特殊,叫做纳米微光伏,主要是解决200项国家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最近产业化的一项就是银包铜,就是下一代的核心耗材。这个耗材之后的下一代是什么?是碳包铜,用铜再去替代银,再往下是纯碳,用碳来替代更贵的东西,这就是物理里的周期率,金银铜碳,没有比碳更好、更便宜的东西,所以碳永远是最高性价比的东西,所以山西是做最有性价比的东西,本身就是有矿的。

    我在解决另一个问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能量密度越来越高,我要减重怎么办?我要用塑料替代金属,但是减重了会着火、不散热怎么办?如何让塑料又散热,又不着火,做出超级组来,答案还是碳,用了石墨和石墨烯的系统,我们做出了永远点不着的塑料,而且还是导热。所以,我的科研工作都是以碳为基础的。

    讲到新动能,答案还是碳,首先要记住热力学的定律告诉你转化的步骤越少,产生的熵越少,这就是越有性价比的东西。物理的第一性原理就告诉你这个,仔细想想,从煤里走向最干净能源的最短步骤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用热水和煤去反应,产生了氢气,另外产生了一氧化碳,氢气就是新能源了,很干净,大家已经看到了山西最大的企业氢能发展,剩下的一氧化碳怎么办?一氧化碳是好东西,因为一氧化碳能够和金属形成世界上最强的弱合物,正是未来做纳米层级、CBD层级、高精度陶瓷材料、高精度沉积层的前驱体。

    所以,我想用一句话讲山西的配方,我可以很简单地说,我把煤变氢气,煤变碳化学,用这两个充分具有ESG概念的绿色能源来回答山西做煤矿的未来出路,谢谢大家!

    主持人:虽然简短,但是从最底层的逻辑告诉了我们山西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刚才几位企业家估计听了以后也是受益匪浅,我也是受益匪浅,把我也带到了高中学物理、学化学的课堂。确实离不开碳,虽然我们碳中和,不是说不要有碳,碳相当于是一个未来的元素,但是未来数字经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硅,这是所有半导体离不开的。林博士刚才的分享也启发了我,一定要回归本原,看到最基本、最底层的东西。原本我们以为碳是最便宜的,但是未来可能碳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也为山西找到了方向,要是山西省有领导在的话,我觉得可能有很大的感触。

    经过了第一轮的交流,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很有收获,我自己也很有收获。通过几个方面不同的角度,大家谈到了新质生产力和未来在山西的机遇,或者助力山西发展的机遇。第二轮话题我们要谈一些相对严肃一点的,不是阳春白雪的,应该说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的地方,大家刚才都是说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还是曲折的,每一个设想为什么现在没有实现,一定是现在各个方面没有达到,一定是有困难的,否则的话已经实现了。第二轮想交流的问题还是想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因为我是在金融圈混的,刚刚所有的企业家,包括林博士在做材料方面的研究,你在赋能企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融资的问题或者投资的问题。

    刚刚召开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肯定了金融系统的成绩,但是更多还是看到了金融系统当中的短板、问题,比如说金融资源没有很好地流到一些高水平、高效率的行业或者生产力方面,融资的结构还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在座的几位企业家可能在这方面更有体会,从各自的角度看一下你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面对的融资问题有哪些,对于未来我们的金融系统提什么样的诉求,来改进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另外就是在座的也有陈总,是做投资的,你从投资的角度看金融是不是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还是说实业当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第二轮问题想交流这个话题,还是从钟总开始。

    钟少龙:这个话题确实是比较切中了企业家目前的痛点,也是大家在资本市场有切身感受的,不管是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哪怕是天使轮融资、投入,中国高科技正准备蓬勃发展的时候,突然遇到了资本寒潮。这个时候中国的高新企业退回去,还是说继续克服困难往前走,可能走过去就是一片大好光景,不管是超越国外还是解决卡脖子替代,我们就走通了。但是这一口气如何走过去,这一片企业家背后的投资机构和汇聚了国内大量回流的精英人才,我们可能就面临再次打散。

    因为我不是一个金融工作者,虽然我也经过了A轮、B轮两轮投资,也得到了包括产业资金的投资加持。我的一个感受,过去我们国家的钱投在基建领域,往往用的是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因为追求是一个长周期、稳定预期和并不是特别高的回报率,要求周期长、稳定收益。

    像刚才林博士讲的新材料,或者是新的电子元器件,对待高科技也要有一个长周期的看待,今天每一个做成行业的领袖,一般很少是经过三年、五年就能速成的,一般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基础研究、运用研究,最后打通了产品到市场的环节。

    所以,一方面我就对高科技投资要有一些慢钱,要有类似国家投大基建的长周期类型的资本,另一方面也要有能够看懂以后,快进快出,在不同阶段解决燃眉之急。

    所以,我觉得第一个从投资的构成资本,后面在募资的时候是一个LP、GP,也希望能引入国家队,我觉得把投高科技当作是一个新基建来对待。

    第二个,过去很多企业拿股权融资比较多,拿债权融资比较少,因为高科技过去还没有那么多固定资产,得不到金融的认可。但是我觉得随着国家对金融服务科技的各种政策,包括大家从业人员的关注,我觉得目前还可以用更好的手段,就是加大债权比例、降低股权比例,把股权投资变成债权融资再风险的担保手段,这样既能给投资者带来一个更高回报,又能让自己更从容的有经营发展空间。

    这就是我不成熟的两点意见。

    主持人:感谢钟总给出了两点意见,给金融系统提供了两点意见,一个是要做长期的基金,当然部分也可以选择快进快出。第二点就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加大债权投资的比重。确实也有难度,对高科技企业来说现金流的情况不如成熟企业那么稳定,高科技企业前几年是没有现金流的,银行贷款进去了,也面临了一些制度上的杠杆,但是这个建议是非常好的,正好这里也有很多是金融系统的。下面请张总说说。

    张新功:现在的投资方向,借用上午的一句话,新形势、新思考、新选择。金融机构我最近一年接触的行业研究员,特别是环保领域的研究员,最少有一百多个,我感觉他们很纠结,没有我们笃定。我们去年一年股票有了5倍的增长,大家看到增长,未来还行不行,很纠结。你要选方向的话,我们就得分析形势,按照新质生产力,刚才林博士谈到了新材料,任何新的科技突破都离不开新材料、新装备,新材料、新装备的突破,其实就是新工艺、新方法、新方式的突破。包括智能化,智能化离不开新材料,一个手机现在的芯片,材料也好,智能也好,这两个方向没错。但是有一点,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或者是印度人都享受着美国人的生活,年均7万美金GDP的收入,那我们就得考虑整体环境的容量、能耗的容量,还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容量。

    有一个方向就是我在做的,为新经济新发展过程当中腾出排放的空间,腾出能耗的空间,腾出环境的空间。三个属性,减少排放,减少污染,降低能耗。

    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做了一个新技术,什么新技术呢?现在化石能源不让做,要么热动,产生热,产生动力,汽车、柴油车,这些动力是少不了的,取暖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新材料,我们一年用多少材料,乙烯、丙烯、PXPDA,1、2个亿的化工原材料的产生都是消耗化石能源的。但是化石能源有两个方向,将来产生1度电,是现在消耗能源的10%以下,那我们的空间就有了,我们生产1吨塑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生产1吨塑料排放二氧化碳的1/10,这就有了。

    现在我们的污染物能做资源,减少了污染,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这个方向是给我们经济发展扩大容量的方向,一定要跟进。我现在出了一个技术正准备产业化,所有的塑料循环塑料原料,原来乙烯、丙烯和芳烃,哪来的?要么煤化工,要么石油化工,消耗的都是化石能源。用废了,烧了,烧了1吨塑料,3.14二氧化碳,这样能算出来,我能不能不烧,把它用到塑料的乙烯、丙烯和芳烃上去,我们是第一个实现的就是这样,回塑产品率达到92%,以及产生乙烯、丙烯、芳烃的产品率能达到92%,相当于我们已经做到了降低排放92%。

    将来中国的塑料原料的来源、消耗的能源、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了9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90%,好,塑料的污染我们解决了,像这样的课题如果选定了,我呼吁大家有钱的话,惠城环保等着你们,一定是将来为我们新产业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提供能耗容量,提供二氧化碳排放容量的空间,希望大家关注。

    主持人:非常好!但是我还想追问一下,因为你刚才已经达到了“三好”效果,能透露一下你是怎么达到的吗?不用透露技术秘密。

    张新功:刚才林博士说的是碳材料,我们研究的是碳氢材料,塑料、化工新材料都来源于碳和氢,有的是加了氧,就是碳氢氧这种化合物。现在就是聚合类的,我们希望能够回到原子的层次,不要裂解,一旦裂解,氧要么带氢,要么带碳走了,我们不主张,但是家具类的只有碳和氢元素,乙烯是聚合来的,再返回去,裂解回去,一个反思路。

    目前来说这个项目塑料裂解生成乙烯、丙烯、芳烃的因素,直接跨洋过去,我们领先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少十年,我敢肯定地说。

    主持人:不用再说了,因为你再说你的技术秘密就被别人知道了(当然这是开玩笑的)。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实现了这么多的好处。那你有没有碰到融资上的难题?

    张新功:还是那句话,选择的方向要笃定,一个新的技术从实验室到中试放大,到工业化的过程没有八年不可能,千万不要在投资过程急于求成,你有了新方向,是不是追求效益,不会的,像这样的大型项目,光环评,走所有的建设程序最少得一年,这样两年就过去了,先不用说实验室。

    所以,大家一定要笃定,选择了方向,不投入一年、两年的回报,你看上八年,将来回报可能比你短期的还要高,一定要笃定。

    主持人:谢谢张总,我追问了这个问题,但是张总还是没给我答案,其实他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了,就是我有好项目,我是不愁融资的,钱是会跟着好项目走的,谢谢张总的回答!下面有请郑总!

    郑梓微:我觉得新兴产业的转型离不开企业的精神,需要人才的储备,这个非常重要,技术改革我们需要人才去推动它。

    再一个就是我说到的企业家精神对未来企业发展道路的重要性,也离不开资本方的扶持,我们借助资产重整,资本方怎么来开拓这个赛道。我希望大家不要白来山西,看看山西代表性的企业,在未来转型发展中需要怎么做,我也希望各位去山西孝义看看我们新能源,它对于未来产业碳中和、碳达峰,对推动国家、追随国家这个产业链是怎么走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要光听我们几位说,也要看我们具体做的事情,希望大家会议结束后去我们那儿看看,也感谢这个会议让我认识到各行各业的资本方,还有博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启发点,希望大家会后去山西鹏飞企业看一看,我们在未来做氢能源产业链,开出一个怎样的赛道,这是大家来山西一个重要的节点,不光听我们说未来产业链怎么去转型,说得都是空话,我们希望把好资产吸引各方的合作伙伴、资本方,共赢未来发展,如何去做大做强,使我们在未来共创共赢,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谢谢郑总!确实说得不如做得好。

    郑梓微:对,其实还是要看一看实体方是怎么运用转型,怎么利用传统行业去转型新的赛道。我前段时间去了法国,看了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他们对于氢的方向还是很明确的,但是没有大力推动,因为在中国还是需要政府支持,有一个好的领导去带领企业家做这个事情,这样我们的项目才能做起来。

    主持人:这个补充很重要,确实需要政府来引导。我听陈总说很多论坛嘉宾都是要去鹏飞调研走访的,确实要深入到一线去看一看。请陈总作为资本方来回应一下我这个问题,你在投资过程中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有什么样新的答案?

    陈祥义:我们假设进入市场的大块构成在我们国家比如说银行、证券、保险,截止到去年年底,央行公布的数据,银行总资产大概是380万亿元左右,证券的总资产是14万亿元左右,保险业的总资产大概在27万亿元左右。我们银行的总资产是380万亿元,证券全加起来才13.7万亿元,保险是27万亿元,我们国家的金融结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长期一股独大。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大陆法系的,英美是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他们是资本方,德国、日本、中国是大陆法系,是间接融资发展发达的,有几篇博士论文讲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是能对抗金融风险的,确实有效对抗了,主要逻辑在于间接逻辑是要还本付息的,杠杆率是很低的。上午和下午的专家都讲了,资产负债60%,赤字率3%,大家还是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以间接为主的金融市场,它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这是我们国家的特点。

    反向来看,证券市场发展不足。证券市场发展的数据叫证券化率,简单讲就是上市公司A股所有的市值与GDP的比较,最高年度是2007年,我大学有一个学生专门做这个讲座,2007年一年超过了100%,后来就股灾了,太高了。2021年证券化率85%,去年65%,现在最新的数据也超不过70%。什么意思呢?你的证券化率,如果你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GDP的比例低于1的话,也就是说你在资本市场还需要再发展。

    我们看一下美国,美国到2006年证券化就超过100%了,美国的证券化率现在接近200%。什么意思呢?美国的上市公司市值大概是GDP的2倍,常年在151%上运行。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上市公司。

    现在美国的证券市场是长牛短熊,中国的证券市场到现在为止是长熊短牛,什么原因?我跟我的导师聊,我给他提了建议,我说金融实验室把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能解决很多疑惑,提了很多问题。到底为什么美国是长牛短熊,中国是长熊短牛呢?其实这里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以散户为主的。而且我们的大股东占比太高,美国一上市的公司平均大股东的占比不会超过30%,所以美国的独立董事就兴起了,中国的独立董事为什么不能发挥作用?我写了很多文章,实际上问题就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太高了,大股东的占比太高,一上市就有压力。

    这个市场对发行人是比较有利的,趋向于融资方,当然对投资人,对未上市公司也有利,对已上市以后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是不利的。

    还有一个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你是传统的,属于间接融资为主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很高,但是它的杠杆率太低了,要还本付息的。现在私募股权投资根据经济协会公布的信息,截止到今年的9月份,私募股权投资大概20万亿元了,中国经济要往前走,大概要降低企业家的融资成本压力,我们的利差银行很难做,因为会进一步压缩存贷差,因为不压缩存贷差没法服务实体经济,即使是这样还要还本付息,这样对创业者就非常不利。

    所以,我个人认为私募股权投资要进一步发展,现在远远不够,因为私募股权投资是不需要还本付息的,是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应该不要进一步再扩张了,进一步再扩张的话对经济发展不利。

    我们投资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各种不同的基金,产业基金是省政府基金,可能是扶持地方产业,这个钱多一些。像我们这种私募股权,我们资金来源于保险公司,前期怎么办?所以,这个就得从国家层面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基金发展起来。有一些要投基础研究的,可能像专家说的需要八年、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

    我们的投资痛点是两大问题:

    1、估值问题。好企业估值很高,因为估值有刚性,上一轮融资是80亿元,这一轮融85亿元,实事求是讲你上一轮融资80亿元的话就偏高了,因为二级市场往下降,一级市场往上涨,显然投资逻辑不具备。没有经过一段时间,三年以后的修正是修正不了的,我们医疗大健康大概看了200个项目,到现在一个也没有投,最根本的逻辑就是现在医疗采购,如果你不进入医疗采购,企业就生存不了,如果你进入医疗采购的话,你的资产负债表、利润会重构,现在进入医疗采购的最低价格先砍掉50%,大部分降了10%。心脏起搏器、心脏搭桥平均价格是1.4万块钱,到最后正价是700块钱。还有更少的,到400元,从1.4万块钱到700元。所以,很多医疗产业会面临资产负债表重构的问题,如果你不进入招标就失去了市场,如果你招标了,资产负债表重构就不好办,所以估值可能是一个大的挑战。如果你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话,大量的资金会进来,就会支持不同类型的企业进来。

    2、科技的可穿透性问题。比如说新能源汽车,2021年前,大概占到65%-35%,三元锂电池大概占65%的市场,突然三元锂电池爆炸,一爆炸,你说开这个车都爆炸了,肯定不行,那就立刻调整,现在说纳离子电池又出来了。所以,技术迭代的速度很快。

    我们看光伏,最早是P型,现在是N型,后来说开采矿,后来林博士说碳,从投资看很大一个挑战是说你这个技术的迭代速度很快,是怎么判断的,这个挑战是很大的。

    总得来看,我们认为只要是好企业,我们一定会投资的,因为要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中国争夺了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真正是有技术含量的,我们还是喜欢投的。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董事长!从很多数据和市场的角度,确实看到了我们未来要支持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和私募基金,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专门提到了,最大的笔墨提到了要发展直接融资,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是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比发展间接融资是要更靠前的。

    由于时间关系,后面请林博士给我们干货版做一个总结。

    林海晖:我讲一个非常干货版的,讲在深圳对于新材料这么长周期的东西我们怎么解决在资本寒冬的问题,而且是实质已经做了。大家不愿意投新材料,因为新材料从研发到最后大产业化十年周期,现在资本根本没有人会给你8+2,剩下怎么把它做到五年,这就是挑战。

    从研发到大生产,资源投在哪里?20%是研发,60%是中试,20%是客户调试,能压缩的就是中试段和客户验证段,消掉五年。我们在深圳怎么做到的?去年我领衔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中试产业化基地,招募了16支团队,最低标准是长江学者。这16支团队在里面,今年高的销售已经2亿元了,最差也有3000万元的销售。为什么中试能这么快?首先这个团队在中试之前产业化的概率是1%,到中试以后成功的概率是25%,这个数据不是在中国的数据,这是我以前在美国干并购的时候得出来的数据,这是GE的数据。所以,你叫资本投一个中试段的企业他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成功概率已经是25%,有什么问题,产品已经在卖了,而且可以在中试直接供货了。

    回到了刚才张总讲的,如果你自己去建那栋楼,搞环评,弄完,没有两年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我们当时在建这栋楼的时候是花了4个亿,上面可以排气,上面有废水处理,大环评有,所有的团队入住,六个星期内可以拿到小环评,可以开始布中试线去生产。团队招募进来不是他们说了算,是我们要看他的东西有没有中试价值,如何判断?跟头部的企业,说你有没有这个刚需和硬资产,我们的背后是什么?招商证券,这些都有大量的上市公司硬需求,然后再去招募这些团队进来。中试的这些团队本身就具备非常高的资本属性,资本投他们是没问题,我们现在救不了那些要死的人了,我们只能先保一批最有价值的,把最后一公里接上,这是我们现在在资本寒冬所能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今年年底也在组建新材料中试专业基金,中国第一个用这个名字,我们第一期1个亿只用了三星期就组好了,明年的第二期5个亿,现在私募的3个亿部分2个亿已经着陆了。也就是说中国市场并不缺钱,也不缺有情怀的科学家,也不缺有情怀的投资人,但是我们必须两头降风险。一就是把环评的时间、硬件的问题先解决了,抠掉两年。第二个在验证的东西,如果你一开始目标就很清晰,验证的两年你还能再缩,这样至少把十年给我压到七年,甚至最佳情况五年,这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目前的问题。

    光去哀叹资本寒冬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该做的是把最好的团队拉出来,配合最有意愿的资本把这个事情解决,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林博士!林博士非常干货地给我们讲到了科技成果转化到最后投产非常重要的环节,中试环节,怎么做好中试确实对于每个企业家来说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对几位嘉宾表示感谢,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张伟老师!也谢谢台上的各位嘉宾为我们带来这场有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对话。到此时此刻今天全天的会议议程就此结束了,谢谢现场所有的朋友们,谢谢大家一整天的倾听与陪伴,我们期待在我们共同携手努力下,山西、中国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我们期待下一次活动和大家再见!(以上文字为现场速记,仅供参考)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