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2023年3月30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加快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十四五”建设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第十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图片来源:中国信息协会)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吴钰表示,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数字经济的底色越来越厚重,数字化正加速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已成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工业企业实现提质扩量增效的迫切需要。
吴钰提出,“数实融合”既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的预期目标,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鉴于我国“数实融合”还停留在较为初级阶段的现状,吴钰副会长建议探讨“数实融合”的本质、关键和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并从实践出发,诠释融合中所释放的生产力和带来的新收益。基于此,吴钰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第一,通过“数实融合”来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有序转移。第二,通过“数实融合”来加快提升我国重点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通过“数实融合”赋能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数据赋能的新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做了题为《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陈学东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的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提高质量、效率效益,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陈学东院士提出,未来十五年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必然要求,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二是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完善城镇化工业布局,提高工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国防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智能制造进园区,提升智能化水平。四是统筹新型工业化战略科技力量。五是遵循“四个面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布局制造领域国家创新平台体系。
“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已经举办十届,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兼传媒中心主任张凤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信息协会将继续依托“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这个平台,以更开放的姿态吸纳社会各方参与,通过深入交流、深度对话、深刻思考,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数字强国贡献力量,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