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杨洁
9月4日,2022全球PE论坛在首钢园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格局下的股权投资发展新机遇”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得到近30家境内外地方协会的支持。与会人员围绕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面对愈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共同探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何融入新的发展格局,抓住机遇,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如何发挥枢纽作用等问题。

论坛现场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广智表示,北京不仅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我国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2021年,北京地区发生的股权投资案例超过2400起,金额超过2900亿元,案例数和投资额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北京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6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113家,每天新诞生高新技术企业270家。
“自私募股权基金行业2013年纳入证监会监管以来,我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行业发展迅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均已跃居世界前列。”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认为,从实践来看,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对于直接融资和实体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表示,海淀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活跃。近年来海淀区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区域内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独角兽企业50余家,上市公司261家,创新力量为海淀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表示,作为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阳区外向型程度高、商务氛围浓、创新资源多、聚集效应强,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空间优势,形成了以国际化为特征,以金融、商务服务、文化、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北京市昌平区常务副区长杨仁全表示,昌平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也是科学城、大学城、生态城。一直以来,昌平区高度重视资本市场作用,先后与红杉、高瓴、中金等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设立了8只政府引导基金,投资项目近1300个,投资金额超280亿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北京基金业协会副会长何小锋发布2022上半年北京地区PE指数时表示,国内经济复苏不牢固,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北京地区指数有所下降,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监管部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出台,使得资本市场信心不断修复。
何小锋发布2022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绩基准时表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行业亟需构建更加有力的业绩基准以规范行业操作并提高其回报透明度。因此,北京基金业协会与另类资产行业数据、市场分析研究见解的全球研究机构Preqin达成长期合作,共同推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业绩基准。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北京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徐林在论坛上发布“未来可持续投资”2022年优秀案例,首批20个优秀案例包括红杉中国、IDG资本、弘毅投资、CPE源峰、平安银行等11家机构及百济神州、元气森林、摩咖生物等9家被投企业。从这些优秀案例中可以发现,ESG投资、可持续投资已经成为投资机构在“募、投、管、退”全周期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九雁发布基于区块链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成果时表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自2020年底开展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以来,交易规模突破60亿元大关,交易标的权属涉及财政、央企国企、商业银行、民营机构等多个类型,实现了服务私募基金类型的全覆盖,充分激活了科创资本的有效流动,为S基金市场的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
(编辑 张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