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聚焦全球经济发展新挑战 首席纵论多重金融举措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2022-05-16 10:4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思文 昌校宇

    2022年以来,国内外局势日益复杂,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稳增长带来不小压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为主题,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近日召开。与会诸多首席经济学家围绕世界经济金融与全球秩序,中国经济与政策影响,金融与科技竞争等话题,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献策。

    货币政策结构性逆周期

    发力稳住宏观经济

    关于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内外部挑战:第一,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第二,美联储紧缩政策;第三,地缘政治冲突的预期冲击。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提到历史过往中的三大趋势和规律,即非常巨大的债务伴随巨大规模的债务货币化;巨大的内部冲突,财富和价值观的差异;一个重要的力量,大国的崛起后称,“历史的过往告诉我们,当这三大力量齐头并进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个高风险的环境,这也是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现实和环境所面临的情况。”

    面对挑战,我国金融多举措并举成效显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采取货币政策结构性逆周期发力,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定向精准支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在货币总量基本匹配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既激活了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总体创新能力,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也稳住了宏观经济。”张晓慧称。

    首席纵论多重金融举措

    为中国经济发展献策

    不过,当下我国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多位与会人士聚焦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提出了多重具体举措。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从五个方面建议称,“第一是完整全面地认识疫情防控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用好财政货币政策的正常空间,靠前发力,切实发力,要把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有机结合,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以及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对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同时,我们既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稳住外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只有经济稳了才能金融稳,经济强才能货币强。三是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让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发挥汇率浮动的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振器作用,增强宏观政策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四是应该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完善基础制度,吸引中长期资金直接入市,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境内外投资者的预期。五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针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做好预案,有备无患。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我们应正确理解和落实“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中国海外资产结构,平衡中国国际收支,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新变局。他表示,“首先是可以考虑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带动进口。其次是取消过时的为鼓励出口执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三是要增大对大宗商品、战略物资的进口,增加对粮食、能源的进口。四是少购买美国国债。五是特定时期维持贸易逆差,通过增加进口和用掉多余的外储,把这样的政策调整和执行中美贸易协定结合起来。六是坚持实行浮动汇率政策。七是增加海外投资形式,明确海外投资去向。第八是发挥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优势,但是要小心债务陷阱,国际收支和海外资产负债要尽可能平衡,资产负债平衡要有反制能力。”

    “面对当今的情况,希望中国接下来能够保持动态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建议称,“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按照购买力评价来算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同时,中国有很高的国际经济占比份额,并且有较好的政治环境去保证其稳定增长,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能够保持动态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局势方面,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则在论坛中强调,中美应有序竞争、避免冲突,保持对话、合作共赢,共同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努力。

    货币政策方面,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指出,当前货币政策空间有限,要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则表示,如何解释在非常时期的当下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挑大梁的角色,恐怕是经典的货币经济学所不能承受之重,迫切需要能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代呼唤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

    促消费问题被多次提到。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建议,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大用于消费方面的力度。内需主要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目前来看,投资方面基建投资担当重任,但是消费引擎还没有启动,外资更加受制于海外的需求。基建投资面临找好项目越来越难、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现金流产生越来越难的问题,内需除了靠投资拉动更多靠消费拉动,消费的作用比基建投资的作用会更大。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称,面对美国滞胀的外部风险,中国要提振内需促进消费,2022年促消费会成为重头戏,发放消费券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效果明显。

    中国经济应对挑战

    关键在做好自己的事

    展望未来,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近期市场对降息的关注增加了未来一两个月降息的边际,降息的概率明显上升,但降息面临很多限制,幅度或在10个基点左右。

    此外,多位专家纷纷表示:关键是做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

    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提到,“国家要求全社会做到严格抗疫,实际是两个战场。第一是控制疫情不扩散,减少生命损失。第二是保经济,保护产业链,保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当前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国内的风险挑战也非常多,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严峻挑战最好的方式。”

    “中国经济体量大,政策空间足,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来应对挑战,对我们来讲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稳住宏观经济。”管涛也认为。

(编辑 何帆)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