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 更有效地保就业保民生

2021-11-28 17:09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朱宝琛

    本报记者 朱宝琛

    11月27日-28日,“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会上从央行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支持实体经济,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等方面,就央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和思考进行阐述。

    首先,维护物价稳定,促进充分就业,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为缩小贫富差距创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具体看,一是从货币政策整体取向来看,由于低收入者高度依赖工资收入,财产很大比重是银行存款,通过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可有效避免高通胀和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保障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及财富保值增值;二是从货币政策的支持重点来看,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支持低收入群体增收和绿色低碳发展;三是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就业目标。尽管我国尚不具备将就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条件,但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中,为“稳企业、保就业”而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关注就业目标,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保障了低收入群体劳动收入的稳定性、持续性。

    其次,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更好维护低收入群体利益。一是健全存款保险机制,多措并举,防范并化解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及时处置问题金融机构,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等机构专注“支农支小”主业,促其立足本土,抑制跨区经营。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机制作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性安排的重要作用。二是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良性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加快完善住房金融政策体系,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对中低收入者而言尤为重要。三是趋利避害,加强和完善平台企业金融监管。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努力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全面清理整顿互联网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明确要求其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所有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消除监管套利。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业务的穿透性监管,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四是探索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银行持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更好发挥弹性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建立并优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外汇风险准备金、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有效防范了跨境资金无序流动冲击。

    第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改善金融服务。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目前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存款贷款、支付清算、信息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

    最后,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央行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融资,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发展货币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深化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创设扶贫票据和乡村振兴票据,支持精准扶贫。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衍生品工具,服务企业套期保值需求。

    “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还很多,货币金融政策在支持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王信说,一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密切关注欧美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影响,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有效地保就业、保民生。二是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等形式及时补充银行资本金,央行可为债券发行创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因地制宜推动农信社改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效化解问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能力。三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动员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和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市政债等绿色金融产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养老基金进行资本市场投资,便利普通民众增加金融投资,提高财产性收入。

(编辑 崔漫)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