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地产频道 > 政策速递 > 正文

户籍制度改革加速 信达地产等公司城市布局潜力显现

2019-04-29 09:4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李春莲

    2019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提出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

    《任务》中,最受关注的是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的措施。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任务》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政策利好谁将受益?

    《任务》中强调城区人口在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就意味着落户将不再设置限制条件,之前落户政策中对学历、购房能力、收入等限制不复存在,这会促进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同时,落户家庭的稳定性和归属感获得极大的提升,在稳定的基础上将衍生出更多新的需求,例如结婚、购房、买车、子女上学等会全面释放。为了满足新的需求,落户的新人们会更加专注并且努力的工作,会进一步带动这些城市的增长活力。

    此外,中央在财政支持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农业转移人口越多,国家财政补贴越多,建设用地批准也越多。人地配套的方案避免了之前大规模城市建设造成的“鬼城”问题。

    根据统计,2018年100-500万城区人口的城市有74个,100-300万城区人口的城市有60个。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中有15个城市,京津冀地区有5个,珠三角地区有2个,剩下的均分布在西部、中原、和山东半岛区域。因此,从影响上看,户籍政策放宽的受益者是长三角和西部成渝地区的城市。

    以下为直接受影响15个长三角城市:

    众所周知,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绝对核心,但与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的虹吸现象不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表现出相当大的溢出效应。浙江、江苏和安徽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上海的产业转移,其中安徽合肥、江苏常州等城市已经成长为竞争长三角副中心的有力竞争者。

    以合肥为例,合肥2018年人口流入达68.8万人。从房地产市场来看,2019年1-3月,合肥九区三县新建商品住宅累计网签成交13706套房源,同比上涨90.89%。合肥市区新房成交均价17856元/㎡,同比上涨10.7%。从区县级角度来说,以滨湖区为例,2019年1月,滨湖区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1630套,2月成交586套,3月飙升至1175套。同样,新站区1-3月网签成交量分别为737套、767套、952套。从主城区高价盘网签趋势来看,4月合肥楼市房价坚挺依旧。同省份的芜湖地处合肥城市圈,撤县立区消息发布后,保利、万科、融创、绿地、信达地产等各大品牌房地产商蜂拥芜湖,无为县房价上涨更是猛烈,4月份房价环比上涨39.49%。

    所以,总结来看,“房住不炒”是国家房地产调控的核心主线,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调控下,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坚挺并且亮点频出,正是说明了长三角地区人民对该区域房产的强劲刚需。本次户籍制度的重大改革,将更大程度上增加长三角城市群的吸引力,直接利好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

    相关房地产企业或直接受益

    从政策和宏观层面落实到公司层面来看,深耕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企业或直接受益,相关企业包括新城控股、绿地控股、信达地产等。

    比如,新城控股以上海为中枢,长三角为核心,现已基本完成全国重点城市群及重点城市的布局。绿地控股更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受益者心,绿地以上海为核心并在安徽、江苏大力投资助力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已经深度融入长三角。

    信达地产重点关注经济强市与人口导入城市,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主。2018年,信达地产完成收购淮矿地产。通过此次整合,信达地产将充分利用已有项目资源,提高项目的整体运作效率,继续巩固信达地产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着重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并可继续拓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年报披露,信达地产在建的41个项目中,有29个项目在安徽省,其中合肥和芜湖占大多数。新开工15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在安徽,合肥、淮南的项目占大多数。

    业内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直接受益于本次户籍制度改革,改革所带来的进一步的需求释放会提高该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深耕长三角的公司将受益。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