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错过腾讯锁定生物医药赛道 投资需要长期陪跑

2020-10-21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中国本土创投的20年,既有投资覆盖全领域的综合性大机构,也诞生了很多细分领域内的垂直投资机构,它们长期深耕某一专业领域,形成“小而美”的特色。多种不同风格和策略的机构,共同构成本土创投丰富多彩的版图,在扶持中小企成长壮大的同时,创投机构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根植于深圳本土的倚锋资本就是长期聚焦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机构,截至目前,其投资的46个医疗健康领域项目无一失败。尤其是科创板首批100家申报企业命中微芯生物、普门科技两家公司后,倚锋资本声名鹊起,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亚盛医药、前沿生物、和元生物、和铂医药等,也是其颇具代表性的投资企业。

    倚锋资本董事长朱晋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做医疗健康投资要坚持真正的价值投资,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有耐心,10年的时间陪伴企业成长可能仅仅是个起步。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DNA,倚锋资本的DNA是不断地纠错,在每一次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省,提炼出更好的投资理念。

    从华为供应商

    到跨界做投资

    外界印象中的潮汕人,都特别会做生意。朱晋桥年轻的时候怀揣着十几元来到深圳打拼,最开始干的也是实业,90年代曾经给华为做工程和智能布线的供应商。但不安分的性格,让他想有更多的尝试,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走上了投资之路,第一笔钱就投向了迈瑞医疗。

    “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就琢磨着想改行干点其他事情,于是以个人名义投资了迈瑞医疗,到2007年就逐渐退出,赚了第一桶金后觉得这个事情可以继续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干。”朱晋桥说。

    谈到对迈瑞医疗的投资细节,背后还有一点小故事。当朱晋桥准备第一次个人投资试水时,其实有三个公司为潜在对象,一个是赛格车圣,当时做汽车的导航、防盗等业务,另外一个是迈瑞医疗,第三个就是腾讯QQ。

    “我当时在这三个公司里选择了迈瑞,其实那个时候腾讯也很缺钱,要是我选择QQ,坚持到现在的话,已经是第二大股东了。但那个时候腾讯还是亏损的,我还是比较谨慎,看了三个企业,最终选择了营收还有应收账款为正的迈瑞。”他颇为感慨地说道,“现在想起来,如果说每个公司投第一笔资金的三分之一,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就不会形成现在的专注了,对准一个赛道全力以赴地冲锋陷阵。尽管没投到腾讯,但是投到了迈瑞,也就让我走向了医药、医疗健康产业这样一个赛道上,不断地深耕细作。”

    从实业到投资的转行,朱晋桥坦言受到了深圳“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影响,而他透露了另外一个小细节,就是电影《阿甘正传》的影响。阿甘那种专注、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特别受鼓舞。2007年倚锋创投正式成立,从股东自投转型为团队共投开始,就一直把重点放在医疗健康产业。

    医疗健康投资的

    独门方法论

    在朱晋桥眼中,来到深圳就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拼搏精神。按照城市来区分,目前倚锋资本投资的项目深圳排第一,上海、苏州等其他城市也有很多。而深圳今年也恰逢特区建立40周年,看到在对特区40年40人的表彰中被投企业迈瑞医疗李西廷和微芯生物的鲁先平都获选,朱晋桥也很激动。

    谈到深圳在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方面的优势,他认为,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提供了高效的政府办事效率和强有力的招商力度,对医药企业的创业政策、对海归科学家的支持均是非常优惠的,这些都为医疗健康企业发展提供了好的土壤。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全国龙头地位,有了迈瑞医疗、普门科技等明星企业的带动,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而现在坪山区正在大力发展原创药的研发,未来这两个方面都将迎来春天。

    倚锋资本的投资也主要围绕这两个领域,医药公司占70%左右,医疗器械公司占比约30%,近几年也在平台性的公司多进行布局。如任正非先生所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朱晋桥介绍,目前的投资团队尽管只有20多人,但“医”和“药”有两个团队在做研究,都是海归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当中有来自于哈佛、斯坦福、牛津、中科院等海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对项目的分析、药理的研究非常专业;团队里还有两位医生,从市场应用前景的角度来看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

    他认为,药理再好,没有站在医生的角度看有没有病人用,也不行。“医”和“药”,讲起来很简单,有了药理贴近市场找到合适的应用,这是最佳的投资方式。

    “经过近10年的磨合,投资团队在专业领域越来越细分,在原创药里面,我们所投的项目创始人基本99%都是从美国的大药厂回国的海归科学家,通过前期全方位的深入研究,选择标的,与其建立联系以后,我们对企业平均有近一年左右的考察期,调查过一年才开始投资。”

    他举例投资亚盛医药的时候,7年前就第一次与亚盛董事长杨大俊博士有了接触,“在调研的时候就特别有感触,做原创药物的这些科学家,在我们投资的时候都将近50岁了,做原创药是一个积累,跟IT界不一样,原创药行业50岁的人就相当于IT界30岁的人。”

    “顺利的话,从临床前拿到生产许可证至少要有16年,其中还有多少波折和困难都难以想象。为什么这些科学家还敢于去做这种即使成功也需要16年的事情,如果不成功,时间会花费得更加漫长,所以这是需要有情怀和有耐心的。”他说,“希望能对科学家们多一些宽容,给他们多一点耐心,现在是‘知本经济’时代,要尊重知识分子和创新,有创新国家就有希望,才有更好的未来。”

    坚持自身投资逻辑

    避开过热赛道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2019年10年间上市的原创药物,美国贡献70.3%,欧盟17.9%,日本7.9%,中国贡献为3.3%。朱晋桥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百年一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不是常态化现象,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受到全民的关注,医药的细分领域和赛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但是投资不能什么火热就做什么,投资生物医药要坚持真正的价值投资,既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也需要洞察未来的前瞻性。

    “我们一般而言不会和其他机构抢项目,今年医疗健康行业的很多公司由于资本涌入,估值非常高,但我们投的项目都是一年前谈好的,有了非常充分的交流和一年多的谈判期,双方互相认可,我们所投的这些企业家也不会水涨船高,基本上是比较理性的。对于那些热门的赛道,我们会去避开,在别的细分领域里面再去分析下一步会有哪些新的机会。”他特别强调,“不管有没有疫情,只有坚持原创,大力创新,坚守主航道的企业才能走得长远,脱颖而出。在疫情迷雾下,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医疗健康投资是一个漫长的陪跑过程,作为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投资老兵,朱晋桥也呼吁在政策层面能对真正做长期投资、支持早期创新企业的机构给予更多扶持,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有更多的优惠,未来世界的医药大舞台上才能更多地出现中国医药企业的身影。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