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苏宁金融常务副总裁黄金老:金融科技将重构金融生态

2017-03-25 00:53  来源:证券日报 刘琪

    ■本报记者 刘琪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风控迅速发展并崛起,金融风控被推进到了3.0时代,即风控依托社交、互联网等大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的风控服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一体化风控,通过云服务方式输出到传统中小金融机构,将能够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贷款的逾期率和不良率。

    “金融科技,不是噱头,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来。”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黄金老在近日举办的“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湘湖峰会”上指出,金融科技可以解决安全、风险、成本、机构间可信、服务效率、普惠金融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将重构金融生态。比如,生物特征识别将延伸金融服务空间,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数据风控提升资产安全,区块链驱动金融互联网自动化、可信、扁平化,金融云降低成本等。

    以苏宁金融为例,基于300多台专用高性能服务器的风控阵列,集成了包含苏宁生态圈亿级用户数据,苏宁金融搭建了智能风控CSI。该系统实现了可以从“设备、位置、行为、关系、习惯”五个维度,覆盖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实时、立体的风险监控,月均扫描交易笔数1388.87万笔,可对每秒3000笔交易进行快速风判,每笔交易100ms内完成风判和处置决策。2016年智能风控CSI为上亿苏宁金融会员提供全流程、全业务的风险控制,保障了5000亿元的交易安全。

    “生物特征识别开启客户端金融安全3.0时代,延伸了金融服务空间,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APP标配。”黄金老说,该技术解决用户名、密码、短信验证等容易被窃取的安全问题。

    对比中美金融科技发展情况,黄金老分析称双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一是,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在金融的应用更为广泛,具备人脸识别、指纹、虹膜、声纹等大量原创技术公司,且已广泛应用于ATM取款、开户、登录、转账、在线办理业务、互金和移动支付业务;美国在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方面较为谨慎,多用于登录、客户服务的身份认证领域。

    二是,美国机器量化投资方面也已经产品化,中国在量化分析方面产品化进程还较慢。

    三是,美国金融机构在合作投资和实用化区块链上进展很快,已经具备了可以实际支撑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的区块链公司;中国主要在研究行业的局部应用。

    四是,中国在金融云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多由机构提供有限金融云服务,偏向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撑。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